生姜怎么种?能在东北种植吗?

生姜喜温,不耐寒不抗冻,适合在东北地区种植——丹东生姜。

1.催芽播种

长度发芽姜在发芽前要经过选姜、干燥、消毒等处理。生姜应该种植完全成熟的姜片。6月上旬初霜前采收5438+065438+10月,在距姜块2 cm ~ 3 cm高度处切下茎干,贮藏过冬,3月中旬从窖中取出,进行生姜挑选和烘干。生姜应选用色泽黄亮、有光泽、组织致密、芽多而完整、无疤痕、不潮解、不出汗的种子。腐烂、发霉或过小的姜片要剔除。为了进一步鉴定所选生姜的品质,一般要晾晒2 ~ 3天。如果生姜晒干后变软,说明已经冷冻过;黑色表示渍水;紫黑色表示过热;皱巴巴的,暗沉的,说明是病姜。这些不正常的姜要淘汰。应选择饱满有光泽的健康生姜作为种子。为了防止细菌感染,可以选择下列药剂之一进行消毒。

(1)用40%福尔马林100倍溶液浸泡3小时,闷12小时,将浸泡后的姜片用清水洗净;

(2)用1: 1: 120倍波尔多液或20%草木灰溶液浸种20分钟;

(3)用0。L% 401抗菌剂1小时。

浸种液的重量相当于生姜重量的两倍。

传统的加速生姜发芽的方法有很多,山东莱芜的,坑里的,藤县的,浙江临平的。除了这些传统方法外,冷床、温床、塑料大棚和温室也可用于加速发芽。加速发芽最重要的是调节温度。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最好将变温保持在20 ℃~ 28℃的范围内..20C~22C前期、25C~28C中期、22C~25C后期有利于培育壮苗。

2.播种生姜生长期长,必须施足基肥。为了节约肥料,可以采用集中施肥的方法,即按照预定的行距开沟,在沟内施基肥。最好的基肥是饼肥,每亩75 kg ~ 100 kg豆饼(1亩= 667平方米)。如果没有饼肥,可以用其他优质肥料代替。比如每亩用粪肥5000-7500公斤(1亩= 667平方米),加草木灰75-100公斤,加过磷酸钙25公斤把粪肥拌均匀,然后把原来挖出来的土盖上,播种前把沟面整平。

姜块的大小对植物的生长和产量有明显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姜块越大,姜苗长得越旺,产量越高。经试验证明,种植姜块的适宜大小为70g ~ 100g,每亩(1mu = 667m2)用姜籽400kg ~ 500kg。与马铃薯和芋头不同,种植的生姜播种出苗后不腐烂,收获时生姜种子重量仅比原来减少3% ~ 6%,不仅可以循环利用,而且香味更浓,品质更好。但由于生产上种植姜价格较高,非储备种植姜很难达到这么大的种子量。

生姜的种植密度根据肥力状况可分为三类:

(1)肥力高的高产地,行距53cm,株距18cm ~ 20cm,每亩可种植6250 ~ 6500株(1mu = 667m2)。

(2)肥力中等的姜田,行距50cm,株距18cm ~ 20cm,每亩可种植6700 ~ 7000株(1mu = 667m2)。

(3)肥力较低的姜田,行距53cm,株距16cm,每亩可种植7500株(1mu = 667m2)。

一般每片生姜上只留一个壮芽,但江苏新沂等地双芽种植也是争取高产的有效途径之一。

生姜虽然耐阴,但种植过稀不能充分利用阳光和土壤肥力,所以产量不高。因此,可以通过增加种植密度来挖掘增产潜力。

种植生姜前要开沟施肥。盖好土,把土整平,浇上水,等水渗下来后再播种。为了在生长期“偷母姜”,有人主张姜芽向下,生姜发芽时自下而上拉长。“偷母姜”时,只要将种下的姜向下压,就会脱离植株,既省力又避免伤根。种植生姜后,应立即覆土4 cm ~ 5 cm。重庆姜农早熟、优质、高产,地膜覆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第二,现场管理

1.追肥生姜很耐肥,生长期追肥2 ~ 3次。第三次施肥可以在发芽、“偷姜”、拆棚的时候进行。第二次追肥是在“偷姜”、拆棚的时候进行。萌动期施肥和“偷姜”的目的是促进地上部分生长,拆棚期施肥主要是促进姜块膨大。一般每亩用25公斤~ 30公斤硫酸铵或1,500公斤~ 2500公斤人粪尿(1亩= 667平方米)。根据传统经验,认为菜籽饼或豆饼对种植生姜是完全永久有效的,尤其是饼肥。追肥的种类也与产品的用途有关。比如用作干姜,生长期要多施草炭;如果用作蔬菜嫩姜,应多施氮肥。每当用姜时,禁止用鲜黄肥、马粪,否则病情严重。

2.播种后出苗前应保持排灌干燥,以提高土壤温度,加速出苗。从出苗到收获,土壤不能太干,以免影响产量。雨季应注意排水。经过漫长的夏季,特别是在生长最快的季节,从立秋到秋分,应该每天灌溉一次。灌水时间要控制在天气凉、地面凉、水凉的时候。在水量上,以深灌不积水为原则。

3.遮荫生姜喜温,不耐强光高热,夏季必须适当遮荫才能长势旺盛。着色方法如下:

间作(1)遮荫:在宜兴,百合与生姜间作,用百合植株适当遮荫生姜,或在丝瓜棚下种植几行生姜。

(2)搭棚遮阳:6月中旬以后,江淮盆地要及时搭棚遮阳。棚高约1米,顶部铺麦秸或油菜秸遮阳。棚架不能太低,麦秸、油菜秸等遮阳物也不能铺得太密,否则植株白长,地下茎细,无法高产。夏至千年间气温凉爽,应及时拆除棚子。

(3)插姜草遮荫:山东、苏北地区采用此法,东西向种植生姜,行南侧距生姜行约15 cm,插短芦苇、树枝或麦秆,交替编织成40 cm ~ 50 cm高的花篱。插姜草、拉姜草的时间和搭脚手架、拆棚的时间是一样的。这种方法适用于苏北和淮北地区。

4.中耕起垄生姜中耕除草很重要。姜农称之为“棉花九锄,生姜十锄”。生姜一个月要栽培一到两次,经常结合灌溉、施肥和土壤栽培。小夏和大夏之间沟养土壤,可以降低土壤温度,有利于姜块的形成。最好分阶段培土,每次3 cm ~ 6 cm,防止姜片外露,降低品质。栽培后的姜片皮薄、节长、品质好。地面也有草,降低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

5.生姜的主要病虫害是姜瘟病和玉米螟。

(1)姜疫病:又称姜腐病,多发生在雨季,严重时1 ~ 2天内全株枯萎。主要危害根、茎、叶。植株在靠近地面的地方最先发病,根部的病斑被水浸泡,呈黄褐色。内部组织呈灰白色,逐渐变软腐烂,有一股恶臭,最后只剩下表皮。叶子枯萎卷曲,从黄色变成棕色,直至枯死。防控方法:切断传染途径,实行轮作,严格选择无病生姜种子,播种前对生姜种子进行消毒。选择排水良好的土地进行种植,多施草木灰等钾肥作为基肥,提高抗病能力。进行多次土壤培养,以利于根茎生长和田间排水。发病时应及时拔除病株,用石灰对病点进行消毒,并喷洒80%代森锌600倍液或50%代森铵1000倍液。贮藏前进行干热处理,即在室内温度30C~33C、湿度90% ~ 95%条件下贮藏8天,促进伤口愈合,然后放入地窖贮藏。适宜的窖温为12C ~ 15C。

(2)玉米螟:玉米螟产卵期可喷洒90%敌百虫800 ~ 1000倍液。当发现姜叶干燥尖锐有虫口时,可注射80%敌敌畏1000 ~ 1200倍药液,连续灌3 ~ 4次即可控制。

第三,收获和保存种子

1.收获的生姜发芽后,其所含的营养成分并未完全消耗,也不腐烂,但仍可回收,称为“收姜”或“偷姜”。生姜可在新姜成熟时一起采收,也可在生长期,苗高15 cm ~ 18 cm,有4 ~ 5片叶时分别采收。长江中下游地区从夏季至日到夏季酷暑都有收获。采收方法是在种植的生姜上挖一些土,一手压住生姜植株的主茎和枝条,防止姜片晃动,另一手用狭长的小刀或竹签将种植的生姜挖出来。注意尽量少挖,伤根。收获后,立即培土和追肥,以促进生长。与播种时种植的生姜相比,开垦种植的生姜一般损失3% ~ 6%,很多还损失10% ~ 30%。

2.嫩姜采自江淮盆地的白露,最早也是在初秋收获。收获越早,产量越低。嫩姜组织细嫩,水分多,辣味少,产量低,每亩只有600公斤左右(1亩= 667平方米)。

3.采集生姜生姜一般在大部分茎叶开始枯萎时采收。此时地下根茎已充分膨大,种子用的生姜也应在此时采收。江淮流域在初霜至初冬期间收获。一般每亩(1亩= 667平方米)可产1000斤~ 2000斤,高产地块可达3000斤~ 5000斤。

应选择单株产量高、姜块大、无病虫害的老熟姜块作为种子。收割前半个月,5438+10月底停止浇水,烤苗,挖出病姜,第一次霜冻来之前收割。在不被冻害的情况下,争取晚收,提高产量。晴天收土时,在距姜块2厘米至3厘米处,即与每根姜茎中央顶芽的上部,用剪刀将姜茎剪平,以免损伤顶芽,以免影响来年种植的生姜发芽。另外,还要把须根剪掉,把姜皮剥掉。收获后,它将被储存在地窖里。如遇下雨不能及时存放,可在室内晾晒,地面厚约30厘米,覆盖3厘米~ 6厘米的湿润细砂保温湿润,待天气转暖后再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