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和新年第一餐,全国各地的饮食习俗有哪些?
首先,中国人在除夕应该注意什么?1.全家人必须聚在一起。因故未归者,必留一席,一套餐具,以示团圆之意。
2.饭菜丰富,讲究“口彩”,年糕叫“步步高”,饺子叫“万顺”,酒叫“流水”,鸡蛋叫“大元宝”,鱼叫“一年多”;这种鱼是不允许吃的,它被称为“Kanyu”,必须留到开学第一天吃。北方没有鱼的地区,多以雕木鱼代替。
3.座次有序,多为祖辈。孙辈居中,父辈地位较低。男女老少都应该喝酒。吃饭的时候关上门,兴奋感就没了。
二、年夜饭家宴菜品各地各有特色。以前北京天津的老百姓都是做米饭干饭,炖肉牛羊肉炖鸡,然后再做几个菜。
陕西家宴一般是四八碗。四碗是炒菜和凉菜,八碗主要是卤菜和熟食。
只有皖南的肉菜有红烧肉、虎皮、肉丸、木须肉、蒸肉、卤肉、猪肝、猪心、五花肉制品,还有各种炒肉片、肉丝。
鄂东是“三蒸”、“三饼”、“三丸”。“三蒸”即蒸全鱼、全鸭、全鸡;“三饼”是鱼饼、肉饼、羊饼;“三丸”是鱼丸、丸子、莲藕丸。
一般哈尔滨人炒8菜,10菜或者12菜,16菜,主要食材不外乎鸡鸭鱼肉蔬菜。
赣南的年夜饭一般是12菜。浙江有些地方一般是“十大碗”,求“圆满幸福”的颜色,以鸡鸭鱼肉和各种蔬菜为主。
江西南昌一般有十几道菜,讲究四个凉菜,四个热菜,八个大菜,两个汤。
3.各地除夕夜的家庭聚餐,都有一种或几种必不可少的菜肴,这些菜肴往往都有一些吉祥的寓意。比如苏州,餐桌上一定要有青菜(开心菜)、豆芽(意式菜)、芹菜(勤快菜)。
湖南中南部一定有一种重1斤左右的鲤鱼,叫“团年鱼”,还有一种重3斤左右的猪肘子,叫“团年肘”。
皖中南的餐桌上有两条鱼。一种是完整的鲤鱼,只能看不能吃。表示对祖先的尊重,也表示一年不止。另一种是鲢鱼,可以食用,象征儿孙兴旺。
祁门家宴的第一碗莱是“中和”,由豆腐、香菇、冬笋、虾皮、鲜肉制成,寓意“和为贵”。
合肥的饭桌上有一碗“鸡抓豆”,寓意“抢钱发财”。管家要吃一个鸡腿,叫“抓钱爪”,寓意来年发财。
安庆的头,饭前要吃一碗面,这叫“钱本位”。
南昌地区必吃年糕、红烧鱼、炒米粉、八宝饭、煮浓汤,依次寓意年年上涨、年年有鱼、五谷丰登、串串饭、八宝饭、年年兴旺。
四、新年第一餐湖南的春节第一餐应该是“年糕”,寓意“一年比一年好”,而湖南的少数苗族,春节第一餐吃甜酒和粽子,寓意“生活甜蜜,五谷丰登”。
在湖北一些地方,春节的第一餐是鸡汤,象征着“太平清领”。此外,家里的主要劳动力都要吃鸡爪,寓意“过年抢钱”;青年学生要吃鸡翅,意味着能飞得高;家人吃鸡骨头,表示“出人头地”。荆州、沙市一带,第一餐吃鸡蛋,寓意“真实、吉祥”。见客要吃两个半熟的“荷包蛋”,透过蛋白可以看到蛋黄,寓意“金包银,金包银,金得银”。
江西鄱阳第一餐是吃饺子和鱼,意为“广交朋友”、“一年有余”。有些人在饺子里放糖果、鲜花和银币,这意味着“甜蜜的生活”、“不朽”和“在新的一年里发财”。
在广东的一些地方,春节的第一顿饭是吃“万年粮”,也就是为一家人准备足够春节三天的食物,意思是“不愁吃不愁喝”。在潮州地区,第一餐常吃米粉、萝卜干炒的“烂圆”,喝芡实、莲子熬制的“五果汤”,寓意“人生甘甜,源远流长”。
广西壮族人在春节的第一顿饭吃甜食,这意味着新的一年的生活是美好和甜蜜的。
福建闽南人春节第一餐吃面条,寓意“年年岁岁长”。腊肠、皮蛋、生姜在漳州吃,寓意“日子越来越红火”。
在江浙一些地方,春节的第一餐是由芹菜、韭菜、竹笋组成的“春菜”,寓意“辛苦一段时间”。
在安徽的一些地方,每个人在春节的第一顿饭都要吃一口生萝卜,称为“咬春”,可以“杀菌防病,让新年吉祥”。
在关中和河南的一些地方,春节的第一餐是饺子的米饭和面条一起煮,被称为“金线穿元宝”和“银线吊葫芦”。
台湾省春节第一餐有一道“长年菜”,是一种茎叶很长、味道苦涩的芥菜。有的还在菜肴中加入细长的粉条,寓意“绵绵不绝,不朽”。
豫南的年夜饭吃到半夜,新年钟声一响,上一盘鱼,表示一年有余。第一天的早上,饺子是用面条煮的,代表以钱为本,意味着发财。
上海人大吃汤圆、年糕、蜂糕、年糕、云糕等。大年初一,而寓言是“一年比一年高”“一步比一步高”。另外,吃黄豆芽(也叫“如意菜”)象征万事如意,吃发芽的蔬菜(泡蚕豆)意味着发财。
在四川的除夕,人们通常吃火锅,在第一天的早上,他们吃汤圆,这意味着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