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九大道观是什么?
1.白云寺
主要殿堂分布在中轴线上,其次是牌坊、山门、灵宫。玉皇殿、旧法殿(七真殿)、秋祖殿、四御殿。有大大小小50多个大厅,占地约20000平方米。它是通过吸收南北寺庙和园林的特点而建成的。大殿金碧辉煌,雍容华贵,殿内装饰有道教图案。其中,于斯殿为两层建筑,上层名为三清阁,收藏有明代正统年间出版的道经。丘祖殿是正殿,里面有一尊丘处机的泥塑,雕像下面埋着丘处机的遗骨。
清代重建白云观时,细节装饰彩画中仍采用道教图案,如灵芝、仙鹤、八卦、八仙等。观内有大量碑碣,如重修碑、捐产碑、穆产碑、香火碑等。,它描述了视图站点的体系结构变化。这里现在是中国道教协会的旧址。
2.世界青城山道观
四川青城山,素有“人间天堂”、“人间仙境”、“青城山静于世”之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部。古称张任,方圆境内主峰海拔100米,是邛崃山的一个分支,北有岷山,北有连峰,青林,0800多米。城外群峰环绕,山中树木葱郁,山路两旁古树参天,遮天蔽日,群峰环绕,四季常青,故名青城山。青城山分为青城前山和青城后山。千山风景优美,文物古迹众多。后山自然风光神秘而美丽,原始之美如世外桃源。
一踏进青城山的大门,你就明白为什么会有“青城山静于世”这样的说法了。静静的山,静静的水,静静的林,静静的亭,静静的桥,静静的路...著名作家老舍在他的作品《青蓉略》中惊叹于青城的“奇绿”,那是一种“似欲滴而不动”的绿,引人入胜。
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也是道教名山。公元143年,“石天”张玲来到青城山,选择了青城山的幽深之美,进行传教。青城山成为道教的发源地,被道教列为“第五洞”。至今,数十座道观保存完好,大量历史文物和近现代名家手迹被珍藏。可以说,青城山是一座跨越千年的活的道教“博物馆”。
沿着青石板铺成的山路,山涧自上而下流淌,山风飒飒穿过树林。风、雨、流水混杂在一起,似乎是天籁之音。因为道教崇尚淳朴自然,青城山的道观楼阁深藏在郁郁葱葱的枝叶中,感觉特别幽深。大多数建筑都是由自然材料制成的,如竹子、藤条、树皮、树根等。,没有任何人工的装饰,而且它们与周围的山林和泉水很和谐。
青城山的道教文化导致这里的饮食更养生,更偏爱药膳,对广东人很有吸引力。道家习惯用瓜果类的花做食物,如银杏、板栗、猕猴桃等,据说有强身健体的功效。所以青城山的银杏奶酒炖鸡(即猕猴桃酒)一定要尝尝。特别推荐青城山的泡菜采用当地天然蔬菜,酸中带甜,清脆爽口,常吃可以解闷清肠。
中国的名山总是和名人联系在一起。一座美丽的山,如果没有名人轶事的搭配,就没那么有趣了。所以青城山很多道教建筑都和名人有关。建于唐代的祠堂,环境清幽,是求仙修寺的绝佳之地。唐朝的公主、宋朝的名士都曾隐居于此,抛离尘嚣的杂念,伴着真武八仙的痕迹,在殿中,追逐着仿佛触手可及的梦想。
除了环境幽静,青城山的武术和气功历史悠久。在中国四大武术流派中,它是最早的,历经2000多年的锤炼,集武、易、医、丹、气于一体。所以世人有“南武当,北少林,峨眉为佛学大师,寻根于青城”之说。虽然没有机会见识青城派武功的绝技,但餐厅里普通服务员的泡茶技术还是让大家大吃一惊:只见她扭腰、翻手、弯腰...就像她在练习武术一样,在此期间,从长长的壶嘴流出的每一滴茶则都流进了杯子。
3.龙虎山上清宫
著名的道观。位于江西省鹰潭市南贵溪县龙虎山上清镇东部。最初,它是张天师道陵的草堂。第四代生在此设传坛,每隔三元升传一次。唐朝会昌年间(841-846),这里确立了真神仙的概念;宋代祥符年间(1012),更名为上清观;在仁宗天盛时期(1023-1032),第二十五代张天师钱耀曾观。哲宗元佑元年(1086),石天二十八世张敦福重修,但均未能考中。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重建于上清镇东;郑和三年(1113),升级为“上清正一宫”。南宋时,高宗在燕年间修建,宁宗在庆元、嘉定年间修建。端平二年(1235),李宗送给内努一份大礼,派太乙宫的高士义如刚再次进行大规模扩建。当时,他建造了两亭、三亭、六厅和数百个亭子,不久他又建造了一个门楼,并增加了魏紫亭。到了元朝,建了三座,毁了两座,吴宗石就把郑晴宫改为万寿宫。明朝有六次重建、修复和扩建。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贤者曾花钱修缮;雍正九年(1731),特捐银十万两,派翰林学士守保,命原蒲等督,命府充当真人,张藏匿,协调监修。当年开始重建施工,雍正十年八月完工,除了修复了原有的寺庙。历经年久失修,屡遭灾害,现仅存门楼、午门、钟楼、下马亭、东音院等建筑,为解放初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文化大革命”期间,上清宫现存建筑全部被毁。现在,只有一个元代铸造的时钟和一些铭文藏在石天宫。作为龙虎山历史上著名的道观之一,是道教的宗祠。
4.中国最大的道教宫观——承德魁星楼。
承德魁星楼是中国北方著名的道教建筑之一。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始建于公元1828年。当时的承德知府海中(地方官的名字)为了祈求所辖地方文化的繁荣,修建了这座供奉道教神仙“魁星神”的道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魁星神可以保佑学者们在科举考试中取得成功。20世纪以前,中国很多地方都有这种建筑。承德魁星楼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魁星楼道观,也是该地区唯一的道教活动场所。这里定期举行大型道场和庙会,许多人前来朝拜。
目前承德奎星大厦占地66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依山势而建,自上而下为楼、廊、堂、阁、园,呈现出独特的道教建筑风格。主体建筑建在山顶,气势雄伟,里面供奉着魁星神;山腰有一座碑廊,保存了大量的古代碑刻、木雕场景等艺术品;然后是荣室和乐真两个大殿,供奉这一系列的道教神仙;在门厅的底部,有一系列壁画,如张天师,一个大型道教保护神。
推荐答案
我知道的是四个。
一个。白云观
北京白云寺,道教全真第一丛林,位于西便门外二里许,是道教全真三大宗祠之一。自元代以来,长期为“第一丛林”。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道教协会、中国道教学会、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等全国性道教组织、高校和研究机构相继在此设立。在大多数道教徒的心目中,它有着崇高的
状态。同时,它以最丰富的道教文物收藏和最完整的保存吸引了大量海内外信众和游客。
据《北平寺庙通鉴》记载,白云寺前身为唐代天昌寺旧墟。始建于唐代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据唐代刘《再访天观》记载,唐玄宗为《老子》题献,建此观。现在白云寺的老先生雕像就是当时做的石雕。晋五年(1160),北京的契丹人南侵,天昌寺被士兵彻底烧毁。金大定七年(1167)重修,历时七年,大定十四年(1174)三月竣工。为了庆祝寺庙的落成,寺庙里举行了三天三夜的大道。金世宗率百官大臣观礼,取名“十方大天观”,命当时著名道士葛主持观礼。著名道士孙曾在此编著《金玄都大宝》。金章宗明昌元年二月(1190),皇太后病危,奉命在此观立“普天大”七昼夜。一个月后,慈禧太后病愈,于是她在关西修建了丁庙,供奉慈禧太后一生的核心神祗。太和二年(1202),正月看太阳。不幸的是,天长关失火,只剩下老君的石像。它在第二年被重建。建成后改名为“太极宫”。金宣宗二年(1215),国家一蹶不振,迁都边,于是太极宫逐渐废弃。
元初,邱长春确有其人,于元太祖十九年(1224)从雪山回到燕京,赐居太极宫。当时寺内一片荒凉,到处是瓦砾,于是长春真人就命盘山云子之子王之锦领衔修建,历时三年,大殿焕然一新。太祖二十二年(1227),邱长春出生于此,同年成吉思汗敕令改名“长春宫”。次年,尹志平等人在长春宫东侧的下殿修建了一个厅堂,用以隐藏邱祖贤的棚子。
元末,经过连年战乱,长春宫原有的寺庙日渐衰败。后来改建工程改为以楚顺堂为中心,明初改名白云寺。清初,在王常月方丈的主持下,白云寺再次大规模重建,基本确定了今天白云寺的规模。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实行宗教政策,保护文物古迹。1956、1981年,人民政府资助道教界修缮白云寺,恢复寺庙建筑和古建筑风貌。修缮后,所有寺庙金碧辉煌,富丽堂皇,年久失修的全真祠堂再现了初丛林的气息。过去,白云寺是北京的名胜之一,许多学者和诗人都来参观。今天的重光加轮,应该是对信徒的致敬,缓解游客的心情。国家将白云寺列为全国重点道观,北京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南阳神秘观
南阳玄妙寺建于元世祖和元年(1264 ~1294)之间,玄妙一词取自老子《道德经》,“玄妙即玄门”
明洪武十五年(1382),南阳玄妙观建立道教管理机构,多次改建扩建。到了清末,神秘寺已成定局。寺内有365,438+00个殿堂和亭台,供奉着75尊各种庙神的塑像。寺庙占地150亩。寺内殿宇相邻,红墙绿瓦,庄严肃穆,覆以翠竹,构成了清代园林式的道观。当时玄妙寺有很多下院,武当山的住持都是南洋任命的。
到解放时,这座神秘的寺庙逐渐消亡,里面的一些建筑已被摧毁。豆捞亭是观中最宏伟的建筑,比城墙还高几米。在1930被国民党守军烧毁。抗战期间,神秘的寺历被日军飞机轰炸,其前的木牌楼、钟鼓楼、无梁殿全部被毁。20世纪50年代,受大跃进影响,道观中轴线西侧的城隍庙、奇真殿、张武殿、画廊等建筑全部被拆除,玄妙寺建筑格局遭到严重破坏。
玄妙观原来有个山门。上世纪80年代,原南阳县政府为了改善办公条件,在山门后修建了办公楼。本来说好建两层的,结果一下子建了四层。原南阳地委文物部门发现后,立即上报省文物部门。没想到,在省文物部门的批评停止后,四楼又加了一层。五楼正好把三清殿等主要建筑藏在后面。
大楼建成后,有人发现山门挡住了办公楼的大门,决定拆除。文物部门来制止,县政府用红头文件开道。在拆除县文物保护单位玄庙关山门的报告中,称“该建筑年久失修,若保存,不仅有碍建筑使用,还影响市容……”就这样,文物在与现代办公条件的对抗中败下阵来,山门消失得无影无踪。
神秘观的保护价值不仅在于对中国道教发展史的研究,还在于其独特的建筑设计思想和建筑技法。玄妙寺整体设计采用前殿后园布局,采用中国传统的轴对称设计方法,将附属建筑和主体建筑在垂直线上依次排列,形成由低到高、循序渐进、主从有序的整体形象。
在建筑技术方面,采取了提高建筑规格、丰富外观形象、节约建筑材料的方法。三清殿等主要建筑为硬山建筑,但在前檐中,将前廊向两壁外延伸一步,使檐挑出翼角向两山。更神奇的是,玄妙寺的建筑类别极其丰富,有无梁大殿、牌楼、硬山建筑,有悬山建筑、斗老亭、藏经楼等高层建筑,也有吕祖殿等卷棚建筑。
雄伟的道观里,宛城区多个部门正在办公。
南阳的神秘景色,在周围现代建筑的映衬下,显得古色古香,层次感强,错落有致。
区委宣传部的办公室是玄妙寺的玉皇殿,是玄妙寺的主要建筑之一。这是一座典型的硬山建筑。房间比普通房子宽一倍多,五间房子朝南后长20米。寺庙前的台阶设计高度超过1米。想进正殿的人必须走青石做的台阶。
正殿前檐高且宽,进深1.8米。当你回头看的时候,你会觉得很有尊严。在宽阔的屋檐下,建筑者使用了十二个斗拱,并用水龙头形状的尖梁头装饰。华丽的曲线堪比现代装饰。正殿顶部全是灰瓦,看起来有些破旧,但独特的建筑风格让它显得雄伟。原本青砖铺就的玉皇殿地面铺上了瓷砖,五个房间被多道界墙隔成小房间,十几名工作人员挤在里面办公。大厅内部悬空,看不清楚横梁结构。据区委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玄妙观内的建筑大多由立木和圈梁支撑,有“墙倒屋不塌”之说。
和玉皇殿一样,玄妙寺内的其他现存建筑也已被挪作他用。据宛城文化馆统计,三清殿现为宛城区委小礼堂,汉祖殿为宛城区委职工使用,三宫为宛城区农牧局使用,太官殿南面三室为区政府小餐厅,北面一室为政府印刷作坊,武侯祠为宛城区政府食堂, 藏经阁是宛城区民政局档案室,大寨堂是区政府机关食堂 ...而在那些有着神秘景色的大厅中,在庭院之外,有着繁忙的建设路和人民路。
玄妙寺曾经是南阳最高的建筑,而现在,在众多现代化建筑的映衬下,“玄妙寺看不见了”。后人只知道附近一条街叫玄妙观街,一个居委会叫玄妙观居委会。
神秘的景色因为其特殊的身份而得以保存。
宛城文化馆退休工人吴湛从事文物保护工作50余年,被誉为研究玄观的活字典。他在南洋大厦忙着制作拓片。神秘的寺庙里丢失了几块石碑。他会帮忙整理资料,为神秘寺申请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做准备。吴湛回忆说,解放前,神秘寺有300多间房屋,数百公顷土地,400多名道士。解放后,最后一任方丈聂少侠作为地主被关进了监狱,道士们的世俗化和失传很快成了一种空观。之前一直处于移动办公状态的南阳县委、政府,自然搬进了神秘的寺庙。
起初,神秘的寺庙完全可以满足政府办公的需要,但后来随着办公条件的扩大和变化,大院内竖立了四座办公楼,占地3600平方米,中轴线上的山门、四圣祠、唐世芳、灵官殿、功德殿等建筑被拆除。
上世纪90年代,南阳县政府逐渐意识到玄妙寺的文化价值,立即停止了一切拆除重建活动,并开始划拨专项资金进行保护性维修,使玄妙寺的主体建筑得以保存。1994后,南阳县更名为宛城区,成为宛城区委区政府办公室。
“文革”期间,南阳许多寺庙被毁,但神秘的寺庙得以保存,这得益于它是县委、政府所在地。
1982年,玄妙寺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后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从2007年6月11开始,宛城文化馆一直在积极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南阳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我们的祖先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奇怪的是,很多地方都没有山水,南阳却没有很好的利用。
比如河南内乡县雅,原来是县公安局、文化局、教育局等部门的办公场所,1982全部迁出。于是,内乡县衙一对外开放就成了著名的旅游景点,每年接待游客68万人次。目前,神秘寺是一颗埋藏在尘埃中的明珠,是南阳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潜力股。
在南阳市北郊的独山脚下,还有一座名为玄妙寺的道观,建于上世纪80年代,只有20多间房屋。目前,有20名道士住在那里。孟应贤不仅是那里的道士,还是南阳道教协会会长。孟应贤说,当初因为没有活动场所,他曾找过县政府,要求归还神秘寺。县政府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让他们在独山脚下新建一座道观,也叫玄妙寺,意思是“玄妙寺搬走了。”
神秘的素食观:关中道士按宗教规矩吃素。在关中名花盛开的重大节日或日子,会邀请当地名人来园赏花,举办素宴。关中的素菜制作精良,选材严谨广泛。主辅材料一定要正宗,既要精选世界各地的珍品,又要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特产。蔬菜这些素菜食材经过扒、滑、炒、煎、炖、蒸等方法精心烹制,做出的菜肴赏心悦目,味道鲜美,色香味形俱佳,品质非常逼真。如“素火腿”、“烤素鸡”、“素鱼翅”,都是美味迷人的素菜。
玄妙观素菜经历了厨师、道士、食客的探讨和创新,烹饪技艺不断提高,名菜佳肴逐渐增多。曾担任玄妙观主厨的南洋大酒店一级厨师尹德明,经过深思熟虑,总结出55道“玄妙观素食”。
三、山东长清观(西)
在网上找了半天,找不到相关资料,发现山东和山西一字之差,说不清楚,但是山东和山西都没有长庆观的详细资料,非常遗憾。
第四,陕西八仙寺
八仙庙,又称“八仙宫”,位于Xi东门外的长乐广场。它最初是用来纪念显示他们神奇力量的八仙。它建于唐代兴庆宫旧址上,宋代才成为道观,至今未变。它现在是Xi古城最大的道观。前面有两座大石牌坊,两旁树木葱郁。对面的照壁上,有“万古长青”四个大字。山门三座,左右有钟鼓。据说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在西行途中曾在此避难。她赏赐了65,438+0,000两白银,命八仙庙道士李宗扬修建牌坊,并赐庙“八仙宫”,挂在庙的前门上方,故名八仙宫。八仙寺寺院位于唐代兴庆宫长乐广场,山门外石碑上刻有“长安酒楼,吕纯阳先生遇韩仲礼先生出家为道”,故八仙寺被视为道教神仙胜地。
八仙庙现在占地110亩,八仙庙在长乐坊街有一个大照壁,南面有一个砖牌楼,北面有一个第二牌楼、一个山门、一个灵宫、一个嫘祖殿和一个斗姆殿。从山门到后殿,分为三个入口。山门外有两座建于清光绪二十年的大砖牌楼,门外的影壁上镌刻着“四季常青”四个大字。山门两端,钟鼓楼相隔。第一个入口有五个大厅,前两个大厅,后两个大厅,第三个入口的门楣上挂着清朝慈禧太后题写的四字匾。正殿两侧,有东、西院。东院包括吕祖厅、王耀厅、厨房厅和道中宿舍。西院是秋祖殿和监察院。八仙庙是陕西道教活动集中的景点。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八仙庙都会举行盛大的道场,一些善男信女会在初八晚上来到这里。农历九月初九的清晨,鼓声拉开了宗教活动的序幕,但大殿里灯火通明,文士们手持法器,穿着绣得很漂亮的法衣。在高拱的带领下,他们诵读经典,祈求国家和人民的平安。信徒们烧香磕头,祈求四季平安。一些信徒还为八仙穿上全套新衣,以示他们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