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心理障碍及其原因分析
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障碍、成因及影响,提出高职学生的思想教育离不开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高职生;心理特征;心理障碍;心理健康
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近年来发展迅速。高职生由于社会地位低,受教育和就业的双重竞争,受社交媒体和家长的误导,往往会产生一些不容忽视的心理问题。为适应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必须重视和开展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向高职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一,当前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障碍的一般表现
近两年来,在“两课”教学研究中,对我校高职学生进行了心理调查和心理测验,并在日常教学工作的观察和访谈中进行了对比分析。我们认为,目前高职学生的心理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概念发展很快,但还不够成熟。一般职业院校学生20岁左右,自我意识强。然而,由于社会经验的限制,他们的自我意识仍然是片面的,导致高职学生心理情绪困扰,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2.思维活跃,精力充沛,但大量高职学生对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不当,学习成绩差,对学习缺乏信心,缺乏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旷课、少做作业、考试作弊和补考现象普遍,不愿意参加班级活动。
3.人际交往欲望强烈,交往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高职生不再像中学生那样为了高考而奋斗,过着单调的学习生活。他们渴望参与社会交往,大多数学生能够实现个人生活和社会同化。但部分学生来自不同的城乡和山区,生活环境和思想意识差异较大,环境变化后角色适应性较差,导致在校人际关系失衡。
4.身体发育趋于成熟,心理发育不平衡不稳定。比如男生往往会在意自己的身高、体型、眼睛,而女生往往会在意自己的体型、头发、肤色。有的同学担心自己的体型和身高,有的担心自己的外貌和发型,普遍缺乏相关的美学知识和心理学常识。
5.性意识和性体验欲望增强,容易产生性冲动。高职学生渴望与异性交流,建立友谊,有的很快发展为恋爱,甚至性行为。同时,大部分学生的恋爱是游戏式的,对恋爱的价值观、道德观、责任感等心理发展和道德要求滞后。
6.上网现象迅速增加。互联网为学生多渠道、多方向学习知识提供了便利。但学校周边很多网吧都是不规范、不合法经营的。相当一部分高职生偏离了上网、聊天、玩游戏、网恋的正确轨道,有的通宵达旦上网成瘾。一些学生用虚拟世界代替现实生活,逃避现实,忘记学业和竞争,在网上寻求精神慰藉。这样下去,很容易导致心理障碍。
7.对毕业就业前景缺乏信心,过度不作为。高职学生对未来毕业生的就业有以下心理冲突:专业与市场需求的矛盾、个人利益与实际利益的矛盾、真才实学的矛盾、学历低与毕业生供大于求的矛盾。导致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女生的自信心更低,往往会导致人内心的矛盾、烦恼、紧张和无助。
二,高职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分析
我们认为,高职学生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是由学生、家庭、教育、社会等多种因素造成的。首先是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高职学生虽然身体发育已经成人,但心理发育相对落后和脆弱。对于如何正确处理学业与就业、就业与生活、如何正确分析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他们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期望值高”的学生高估自己,目标不切实际,导致心理失衡。“低期望”的学生低估自己,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材料。他们只是迫于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上了高职,缺乏自信,失落感很重。过高或过低的自我评价都会使处于心理成熟过渡期的高职生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对心理挫折的承受能力较差。
其次,家庭教育的影响。目前,渴望成功仍然是中国家长的普遍心理。判断一个孩子有没有前途的唯一标准就是能不能考上大学。对发展高职教育的目的和作用认识不足,家长对高职教育的认知评价对子女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尤其是独生子女,父母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孩子身上,期望值更高,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更大,更容易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两年前,父母因为考试在江浙遇害。去年,甘肃一名顶尖中学生在家中杀死了自己的父母。所以家长要客观评价孩子,给孩子松绑。
第三,中国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是“精英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缓慢。与2001同期相比,高职在校生72万人,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765 438+09人。07万人。中学教育实行以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每个中学为了追求升学率,都把学生能否考上大学,尤其是重点名牌大学,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学生考上高职,让他们从拿到高职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天起,就认为自己不是“正宗”的大学生,“上高职是迫不得已”,“没有办法”。由于教育思想的错位,部分学生产生了理想的失落感,部分学生因认知失调和行为不当形成了矛盾的人格或病理性的心理和人格障碍。
最后,社会因素的影响。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转型时期。一方面,高素质的实用技术人才匮乏,在广州很难找到年薪10万的高级技师。另一方面,存在人才高消耗的现象。今年2月21日,我们在广西2003年高校毕业生双选会上看到,高职毕业生就业待遇不公,劳动与报酬倒挂,一些单位不招非本科学生,加上身高、相貌等苛刻条件,就业竞争激烈,大量剩余劳动力,使得高职学生的社会地位得不到尊重。与此同时,任人唯亲的不正之风让很多高职毕业生望而却步,束手无策,心理压力增大。
近年来,我们发现了一些学生的思想矛盾。如果能及时引导教育,效果是很好的。比如高职2000级和2001级的学生,都有一种普遍的心理:认为自己在高职不如别人,产生抑郁、沮丧、迷茫。他们情绪低落,缺乏年轻人应有的朝气和活力,对学习和生活毫无兴趣,并伴随着不满的抱怨。学生的这种心理主要是客观现实与自我意识的巨大落差造成的。如果不及时调整发泄,长期压抑,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业和身心健康。我们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不抱批判的态度,而是用共情的方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故事,体会他们的感受。当学生在我们面前倾诉时,我们的反应是:我们完全能理解你的苦恼,因为我们也和你一样有过我们的困惑和疑惑。简单的几句话,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然后用转移法引导学生转移目标,分析人才市场对高职学生需求日益增长的潜在市场规律,使学生认识到入世带来的就业机会,促使学生学好这门专业课;同时建议他们参加各种学生活动,或者参加函授自学考试、职业资格培训等。并帮助学生端正心态,教育他们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对待现实生活中的挫折和坎坷,升华理想。通过与学生沟通,调节学生情绪,效果明显。
我们认为,在21世纪,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心理困惑,有必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教育中,给学生开启心理健康的钥匙,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灵,健全的人格,顺利完成学业,自信走向社会。我们呼吁,高职院校要重视和开展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技术人才做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