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爱丽丝》反思

每个人在品读一本书之后,对生活一定会有新的理解和看法。这时候看完最关键的感受就是不能忘记。想必很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一篇综述而发愁。以下是我对《亲爱的爱丽丝》(精选6篇)的评论,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读完《亲爱的爱丽丝》1寒假期间,我和孩子读了一本叫《亲爱的爱丽丝》的书。

它讲述了一个神秘的孩子频繁出现在德国老太太爱丽丝的小屋外和来自中国的女孩米兰的家里,给他们带来了中国孩子写给爱丽丝的各种信件。

还聊了一些关于爱丽丝和米兰之间书信的话题,让我明白了书信的珍贵,也明白了书信是人与人之间安静悠闲的交流方式。

我们一口气把这本《亲爱的爱丽丝》读了两遍。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和思考:为什么字母如此重要?后来,我们终于找到了答案:自从字母被发明的那一天起,它就被人们用来向朋友和亲戚倾诉衷肠。比直接对话更委婉,更温暖,更私密。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件早已被我们遗忘,人们更习惯于手机、电话、网络的联系和交流方式。于是,他们之间的书信越来越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微妙。然而,书信作为一种实用的写作文体,在人与人之间的文化和文字交流中几乎是不可替代的,但在手机和电脑上的语音和视频交流中却是不可替代的。信件是传统的实体性的东西,你看得见摸得着,你可以从对方的文字里看到很多东西。

信函也是一种正式的沟通方式,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俗话说“距离产生美”,一些不方便当面交流的语言可以用书信来写,一些不方便当场表达的情感可以在信笺上流露,这也是很多漂亮书信产生的原因。希望在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能让社会交往少一些世俗,多一些真诚,让情感表达少一些直白,多一些温暖,让紧张的生活节奏少一些喧嚣,多一些平和。

寒假看完《亲爱的爱丽丝2》后,孩子看了一本叫《亲爱的爱丽丝》的书,孩子建议我也看。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小米兰暑假和娜塔莉、爱丽丝等人见面的一些趣事。比如窗前的小脚印,娜塔莉为米兰做的梦的解读,一大群中国孩子去米兰的家做客,这些都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于是我们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

看完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米兰或者娜塔莉,而是爱丽丝。爱丽丝美丽、温柔、善良、可亲。她愿意倾听别人,为灵魂做几碗鸡汤。我在想,我们做父母的应该能像爱丽丝一样走进孩子的心里,成为他们的朋友。做孩子的朋友,就要放弃用父母的来改变自己的意志来控制孩子。尽量避免使用“应该”、“不要”等一些命令性的词语。同时,在态度上要尊重孩子,把孩子当成朋友,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和孩子聊天像爱丽丝一样和蔼可亲,因为聊天是和孩子沟通最简单有效的方式。通过聊天,可以随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使我们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同时培养孩子完整有序地讲述事情的习惯,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聊天的内容要以孩子为中心,选择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比如说说在学校和同学之间发生的事情,让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以提高孩子的分析和鉴别能力。

书中的爱丽丝是那么睿智,那么博学,那么乐于助人,米兰可以和她无话不谈。为什么我们不能?作为父母,我们要做孩子生活中的爱丽丝,像爱丽丝一样倾听孩子的心事,做一碗碗温暖的“心灵鸡汤”。

《亲爱的爱丽丝3》是程维的《周末与爱丽丝聊天》系列中的一本书。看完这本书,我很惊讶,米兰这个来自中国的小女孩,竟然和一个德国老太太爱丽丝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之间的交流是如此自然流畅,几乎成了一段难忘的友谊。如果说爱丽丝的花园能吸引米兰,她的爱感动了米兰,那么是什么样的魅力能吸引一大群中国孩子陆陆续续写信来见一位素不相识的德国老太太呢?

事实上,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全面普及,人们已经很少通过书信进行交流了。然而偏偏有这么一群中国孩子,不仅通过书信把自己的秘密告诉了身在异国他乡的爱丽丝,还热切地期待着她的回信。或许,这些孩子的父母并不知道信中描述的所有情况。甚至亲子之间精神交流的缺失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作为父母还没有意识到。

因为时间关系,我还没来得及看爱丽丝系列的其他几本书,所以找不出深层次的原因。从孩子来信的内容来看,我认为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存在三个问题。

首先,交往地位的不平等容易造成交往过程中的心理障碍。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是属于他们的,作为独立的个体很难和他们沟通。所以孩子和父母说话会有一定的压迫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父母互动会有一点不舒服。有时候为了逃避父母的训斥,会故意隐瞒一些事情,甚至撒谎。

而且,不恰当的沟通时间容易引起沟通对象的情绪抗拒。很多时候,父母出于对孩子的爱,会针对孩子的问题,第一时间与孩子沟通。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感受。也许他们也在暗自后悔自己的错误,或者在为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自责...如果家长能换个角度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找一个更合适的时间和孩子进行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也许孩子的反应就不会那么激烈,从而达到沟通的目的。

第三,不恰当的沟通方式容易导致沟通渠道越来越窄。孩子小的时候,经常把自己说的话都告诉父母。年纪大了,会选择性的说;年龄大了就会有所暗示,有时候需要父母理解。面对这样的变化,父母应该看到的是孩子长大了,有了独立的考虑。如果你在和孩子的谈话中不耐烦,想刨根问底,往往会导致孩子内心的抵触。长此以往,你的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交流将不再是主动的,呈现出一种被动的回应,彼此交流的渠道将越来越狭窄。

读着书中充满童真的孩子们的信,内心被深深震撼。原来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些不太好说的秘密,父母也不例外。作为父母,我们希望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但扪心自问,我们用什么来守护孩子幼小的心灵?和孩子说话的时候,我们自己的心是不是敞开的?当孩子还愿意和我们聊天说话的时候,我们都认真面对了吗?我认为,只要我们对孩子始终保持一颗真诚和宽容的心,我们就会赢得他们的信任。然后,孩子不仅愿意和我们书信往来,还能和父母坦诚地面对面交流。只有有效的沟通,才能创造更好的人际关系,让亲子关系更加和谐。

读完《亲爱的爱丽丝》,我觉得生活充满了温暖和爱,其中的教育就像一首旋律,滋润着我们的心灵。

家庭是爱情的温床。她让每一个成员都和睦相处,坦然面对生活。看,收音机里传来音乐,厨房里飘来煎蛋和咖啡的香味。爸爸妈妈准备了丰盛的早餐,周末全家人悠闲的吃着,随意的聊着天。在这样轻松的家庭环境中,孩子可以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父母也以平等尊重的语气与他们交流。当米兰抱怨爸爸妈妈假期不陪她时,爸爸害羞的摸着头说:“对不起,米兰。”不是我们不想。这次真倒霉。我们会在明年暑假初安排。“从爸爸的态度和语气中,我们充分感受到他不是一味的妥协,而是站在平等的角度为原因道歉,不像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家庭,居高临下的命令或者拒绝孩子。我认为平等和相互尊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作为父母,有时候与其空洞的说教,不如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的行动中,帮助孩子完成小小的“理想”甚至“恶作剧”。米兰的小花园里有可疑的小脚印。爸爸妈妈不放心小米兰,让她睡父母房间,米兰不听。在这种情况下,爸爸妈妈没有干涉,反而和米兰站在一起,帮他挖陷阱。爸爸主动拿来一堆树枝,在上面铺了一张报纸,然后和米兰一起用碎土和草根盖住报纸。妈妈也没闲着。她从放圣诞树装饰品的大箱子里找了一些小铃铛,用毛线串起来,系在花园的小门上。在这样的活动中,既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又活跃了家庭气氛,加强了亲子之间的感情。为什么不呢?

因为父母的支持,米兰与爱丽丝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有机会了解爱丽丝神秘的小花园。花园里有散落的鲜花和温柔的风,空气中弥漫着青草和鲜花的湿润香味,这让米兰坐在长椅上和爱丽丝聊天时感到更加亲切。爱丽丝温柔平和的语气,亲切真诚的笑容,有时是慈祥的父母,有时是尊敬的老师,有时是可爱的朋友。在这个看似普通的聊天过程中,米兰学到了待人接物的礼仪,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理解和包容。如何尊重自己,尊重梦想,尊重生活,学会爱,学会表达爱。在轻松的聊天中,米兰学到了更多的知识,而这一切的过程都是那么的轻松自然。从等一封信开始,讲了书信的起源,送信的方式,书信体裁的作者,穿插了一些有趣的人和事。当然,米兰也提出了一些有趣的问题和观点。这一切就像春雨,润物细无声,更像一首优美委婉的歌,激励着我们,让我们从容面对生活。

感谢父母,感谢爱丽丝,感谢生活中的你我。因为爱,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读完《亲爱的爱丽丝》,从学校开始亲子阅读活动以来,有幸和孩子一起读了旅居德国的作家陈伟的《亲爱的爱丽丝》。刚开始,孩子知道我要去读她喜欢的书的时候很兴奋,对我来说挺新鲜的,因为我已经很久没看童书了。我看完这本书之后,真的要感谢这位作家,因为这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好书,不仅适合青少年,也适合成年人。它最可贵的是:教育,却没有一丝说教。

文章通过主人公米兰与博学睿智的爱丽丝的对话,向我们展示了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性,从语言和文字的出现,到书信、电报、电话的发明,再到今天微信、电子邮件的普及。这种形式是人与人之间精神交流的重要方式。但文中没有推理,而是大量读者在交谈中可以理解的知识,认识很多名人,并附上照片。让我作为一个成年人,从书中汲取营养。

说到沟通,我也在思考作为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以什么样的形式与孩子沟通,能否像书中的爱丽丝一样平等地与孩子沟通,这需要每一个家长真正去思考。在这个以应试教育为核心的环境下,我们做父母的不能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孩子的成绩上,还要关心她的生活,关心社会的各种认知意识。事实上,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也是一个喜欢天天刷屏的手机迷。在这个寒假里,我尽量不看手机,陪孩子看电视,看她最喜欢的《哈利波特》,和她讨论电影里的人物。女孩特别迷人,口才也特别好。我不打岔,眼里闪着光。其实我能感觉到我进入了孩子的世界。我让她和我一起看我最喜欢的百家讲坛,她欣然同意,我也拿这个节目和她聊历史。从那以后,她就喜欢上了这个节目。

当我们与孩子平等相处时,效果更佳。也是在这个寒假,我和她爸爸讨论,我们主动和女孩讨论“爱”这个词的含义,把敏感问题当成普通问题,感觉还不错。

孩子不仅需要学校老师的正确引导,更需要我们家长的明确引导,用表扬、鼓励、简单的语言与孩子交流。不知道效果会不会更好?让父母多抽出一点时间陪陪宝宝吧!毕竟有了她(他),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精彩。

读完《亲爱的爱丽丝》,我平时很少有心情看书了,不是因为忙于杂事,而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想安定下来与智者交流的欲望变弱了。我孩子的老师推荐《亲子阅读》,因为我从小被教导的就是老师的生命不可侵犯,老师也承诺“读得好”可以给孩子加分,所以我抱着“功利心”认真读了《亲爱的爱丽丝》这本书。不曾想,打开几页就被书中人物精彩的对话吸引,以至于顾不上吃午饭,一下子就看完了。作者想告诉我什么?

起初,我以为这是一本儿童读物。语言温暖,通俗易懂,没有说教的痕迹,容易引起孩子的歌唱。通过场景的传播,父母与女儿之间的亲情,孩子之间的友情,尤其是米兰与爱丽丝当年的隔代之交,历历在目,让读者印象特别深刻。但由于老师精心挑选了“亲子阅读”书目,这本书更适合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原因是大部分家长在阅读之前,可能并不理解爱丽丝告诉我们的内容。

书中的对话,看似平淡无奇,实则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学信息以及深刻的哲理。

我们知道邮票的起源,但不需要记住它们。明白了。邮政系统的改革家罗兰。希尔;知道世界上第一枚邮票的外观和价格。我理解,书信不仅成为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方式,也是人类感情的独特印记。它不仅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距离,还可以作为见证作家情感的历史信物。当时如果没有席勒那封信的劝说,《浮士德》早就在歌德心里永远沉没了。几张信纸改变了德国文学史的走向,可见通过书信展示友谊的力量。

米兰的母亲,有一点中国传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睿智的专家。她对“青鸟”典故的解读,通过与女儿的对话,让我们理解了唐代诗人李商隐《无题》中的“春蚕到死,夜烛尽灯芯”。的真正含义,纠正目前理解和引用中的错误。通过《青鸟》的延伸,米兰妈妈也让我们知道了四个关于传播的中国故事:《青鸟探秘》、《鸿雁传书》、《梅花贴》、《鱼过足》。信差上的几笔墨迹勾起了我们的回忆。在没有现代通讯手段的时代,文具装载着感情、顾虑、思想、顾虑甚至思念的独白,去另一个地方等待。

现在,网络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你表达的信息可以瞬间被你指定的人收到,相比过去冗长的发送过程有明显的优势。不过爱丽丝说,科技文明的进步虽然给人类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其代价绝不低。电子邮件、微信或其他在线交流工具的使用并不像人们认为的那样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迅疾往往会让书写者的思维失去深度,同样标准的字体感受不到表意文字的亲近感,从而失去私密性。甚至来自虚拟空间的信息的真实性都可能受到怀疑,这反而使人们的交流出现新的障碍。

在爱丽丝招待来自中国夏令营的孩子们的那个晚上,她仰望星空,对孩子们说:“夜空中的这些星星,就像我们现实中的人一样,总是隔着一段距离。有的很近,有的很远,各自在自己的轨道上运行,可能永远不会相遇。但是从人类文明史开始的那一天起,人们就一直在尽力做一件很重要很美好的事情。你没猜错,就是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能相互理解,相互交流。”

哦!我仿佛置身于孩子们中间,默默地听着爱丽丝意味深长的话语。

终于明白作者的用意了。她通过爱丽丝的文字和她的小花园告诉读者,美好的世界应该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平等和谐的。识别传统中优秀的部分,继承它,不要在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中失去人的灵性和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