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妙玉

妙玉是大观园中的一个特殊人物。她祖籍苏州,出生在一个城市官员家庭。因为从小生病,不得不皈依佛门,带着头发修行。正如邢岫烟所说,妙玉“孤傲,格格不入”。她有洁癖。刘奶奶走进大观园,在崔琦庙喝了口茶。窑里用过的小钟,因为妙玉脏被拒收。

妙玉自称是局外人,实际上却未能走出这个世界。主人病危时,劝她留在北京。到时候会有她的结果,但是妙玉等人会被有权势的人绑架羞辱。这是因为她的预言不灵,还是妙玉还没到家?(据高鹗《伪》)

妙玉出身于士大夫家庭,这让她继承了一种儒雅和洁癖;然而,她的人生经历是不幸的。出家后,父母双亡。为了看观音的遗骨和八爷的遗产,她和苏州的老师一起去了北京。贾府为袁春回省雇了一个尼姑。因为她“听说长安有观音舍利和八爷遗风”,被邀请到大观园的崔蕊寺。

贾家与妙玉意气相投的有四个人:一个是邢岫烟,一个是惜春(高鹗续),一个是黛玉,一个是宝玉。但这四个人并不都和妙玉合得来。邢岫岩妙玉小时候教他读书。妙玉与岫烟的交往,多是出于师生情,并不一定真的看重岫烟。虽然惜春和妙玉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惜春身上充满了烟火气和灵气。妙玉单独和她在一起可以聊佛经,但是要和心灵交流,妙玉大概还是觉得惜春是一条捷径。黛玉本来就是一个高洁孤僻的人,但是妙玉的高洁孤僻比黛玉好了三分,这样黛玉也就有了远和妙玉的意思;如果宝玉对黛玉还有低俗的感觉,那他就不敢对妙玉有这种感觉。即使他想了一会儿,他也会认为这是一种罪过。他有的只是对妙玉的一种尊重。这样看来,宝玉疏远妙玉也在情理之中。妙玉正值壮年,到了需要朋友的年纪,身边却没有朋友。她一个人住在幽静的寺庙里,内心是孤独的。

但妙玉是曹雪芹珍爱的人物之一。虽然她在前八十回中只正面出场两次,也是金陵十二钗中唯一一个与四大家族没有关系和婚姻的女性,但她排名第六,排在“粉英雄”王熙凤之前。她爱看庄子的文章,认为她是个怪胎,说明她对政治和权力没有兴趣。他也看破社会,看破世俗,看破名利;她是个孤独者,自愿生活在边缘,享受孤独。但因为她能做到与天、与宇宙、与自然的和谐,她就觉得自己很有尊严,很有价值,不能轻视,不能敬畏。接下来我就重点说说妙玉对宝玉的感情。妙玉对宝玉的好感值得一谈,因为在这个问题上有一个矛盾的认识。一方面,妙玉在后四十回被描写成:见宝玉脸红,想宝玉相思,甚至着了魔。把妙玉写得这么惨。这是对妙玉的曲解和丑化。妙玉这样的先进女性形象是如此不堪,扭曲,丑陋。

但同时又说妙玉在前八十回对宝玉有爱。否则她的一些行为是无法解释的,这对宝玉来说是很特别的。易翠安在喝茶的时候,招待宝玉、宝钗、黛玉,都是高级古董。但她给宝玉的茶杯,却是一个碧绿的玉桶,供妙玉每天喝茶。妙玉是个洁癖。她自己的东西被别人碰过,就不要了。特别是当时男女之间,你自己的茶杯,你给了宝玉,那么这种关系就不一样了,完全不影响这样的关系,而且在宝钗和黛玉面前。

你要红梅,宝玉去了,妙玉才给。如果你一个人去,妙玉是不会给他们的。据李婉说,下雪天,公子哥要红梅,总得有人撑着伞,拿着红梅回来。这不是公子哥干的事,所以他说,一个人去。黛玉很贴心,说没必要。如果你和一个人去,你不能是红梅。宝玉只得一个人去,妙玉交给了红梅。

尤其是宝玉生日那天,热闹非凡,“各方夜宴。”妙玉悄悄托人送生日卡给宝玉,宝玉大吃一惊。这是非常特殊和不寻常的。

这怎么解释?有一种理解是,妙玉对宝玉至少有一种朦胧的爱,至少有一种潜意识的爱。那么,就是自相矛盾了:前80回妙玉对宝玉有潜意识的爱,后40回却没有变成有意识的爱?她不是脸红了,相思了,着魔了吗?这种发展是符合逻辑的?妙玉是个尼姑,谈恋爱不容易。所以这两种理解是矛盾的。一方面是后四十回妙玉写得太差,毁了这个形象;另一方面,在前八十回里,这些举动是真的对宝玉的爱,至少是朦胧的、潜意识的爱。这是一个矛盾。

关键在于前八十次。妙玉对宝玉有什么好感?真的是很特别,连邢岫岩也觉得很奇怪,说,她竟然送你生日卡,而且还是外人,很奇怪。宝玉对邢岫烟有个交代。这段话特别重要。如果省略这些话,妙玉对宝玉的感情,贯穿前八十回都会被误解。宝玉是怎么解释的?他对妙玉说:“她不在我们中间。”。她不像我们大观园里的任何一个女孩,而是和我们不一样。"他是世界上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她本来就是一般世界里意料之外的人,不了解的人,不理解的人,世界上意料之外的人。这两句话是对妙玉的一个评价。她不一样。不要用我们大观园的黛玉宝钗之类的人来评价她。她和我们不一样,我们不能和他们争论。她是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她怎么样?他为什么要这样对我?“我发这个帖子只是因为我有点见识。”这里的关键是“小知识”的“知识”二字。这个“知识”不是现在的文化知识、科学知识、广博知识。不是这个意思。这个“知”是佛教语言,“知”字见于《华严经》、《妙法莲经》、《坛经》等佛经。佛教中的“知”字是什么意思?就是知人知心,就是知人,知人知心,再引申到知己,知音,知心。也就是说,苗雨给我发的帖子,对我来说很特别,只是因为我能稍微知道她的心思,我能了解她,她的内心世界,她的内在性格。在妙玉看来,没有人懂她,没有人能懂她,只有宝玉能懂一点。所以,她视我为知己,不可多得的知己。这段话把两个人的关系和感情说得很清楚。所以对于这段话,清代红学家陈启泰有评论,说宝玉的那句话:“是妙玉评价,安能猜出世人所想。”宝玉的这句话,是对妙玉的肯定的评论,本质的评论。你怎么能拿走这个世界想要的东西?世界想要什么是男人和女人的事。大多数人认为他们之间一定有什么。我们怎样才能弄清楚这个世界是如何看待男人和女人的?我不能。因此,宝玉的这段话和陈启泰的这段评论清楚地指出了妙玉对宝玉的感情和那种特殊的关系。有爱,但绝不是男女之间的爱。这是一种非常亲密和难得的友谊。

黛玉对宝玉和女孩子的关系很敏感。她很细心,有时候甚至有点小心眼。但只有宝玉和妙玉关系这么亲密,她很放心。我刚才不是说了吗:你要红梅,李婉说派人陪你去。是黛玉说没必要,但是你跟人走了,就不会得到红梅了。你看,这是黛玉说的,黛玉很放心。喝茶的时候也是在黛玉面前,绿玉桶给宝玉。这也说明妙玉心里很平静。如果有男女之事,把我的茶杯给你,有点尴尬或者尴尬。她当着宝钗、黛玉的面,大方地给了宝玉,心里也没什么。黛玉对他们俩也特别放心。黛玉对史湘云不放心,对妙玉却那么放心。难道因为妙玉是尼姑,黛玉就不用担心了吗?反正一个尼姑是谈不了恋爱也嫁不了人的。想要红莓就要红莓,让她放心。不是这样的。修女不谈恋爱吗?自古以来,尼姑和和尚的爱情就比较多。我们都看过京剧《想范》,小尼姑小和尚。谈恋爱的时候要想到范,要世俗。还有一部著名的古典戏剧叫《玉簪记》,讲的是一个尼姑陈妙昌和一个书生潘碧正的爱情。此外,《玉函记》中的折子秦条只是元夜宵的剧目,而秦条正是那些戏文中所点的。是陈妙昌和潘碧正通过琴声来表达彼此的感情。当时黛玉也在,在酒席上,所以黛玉应该知道尼姑陈妙长会谈恋爱。所以黛玉放心不是因为妙玉是尼姑,而是因为她最了解妙玉和宝玉。如果说宝玉是最了解妙玉的人,那么黛玉就是第二个非常了解妙玉的人。

妙玉的内心世界并不简单。而《红楼梦》前八十回,妙玉的性格、思想活动、内心世界都没有描写。《红楼梦》对人物的描写不是像一般小说那样描写,而是通过诗歌。想要了解黛玉的内心世界,就必须通读林黛玉的诗。妙玉更是如此。妙玉中秋之夜,黛玉与史湘云到凹晶阁赋诗,一首说“寒塘渡鹤影”,一首说“冷月葬花魂”。然后妙玉出来了,她接着念了几首诗。黛玉对她十分敬重,说“平时我们不敢问你”,称她为“诗仙”。“只是你今天很少有这种快感。你看,我们写的诗还行吧?”如果不行,你可以给我们换一个。如果不行,你就不要了。可以继续说几句。黛玉、湘云、宝钗都是诗社里的状元,轮流当第一,黛玉却在妙玉面前如此谦让,尊她为诗仙,又如此客气的请她指教。说“平时不敢唐突”不敢问你。然后妙玉兴高采烈,继续念了几首诗。这几首诗对理解妙玉很重要:“路熟了怎么忘”,也就是说,岔路口我太熟了,怎么忘了人生的路?”我不知道泉水的源头”是指我对泉水的来龙去脉和流向非常清楚,所以我不必问它的源头在哪里。你的成就如何?你永远不会迷路。她很清楚人生的大道和原点,她能辨别错误的道路,知道原点,这意味着她永远不会迷失方向。所以,胖评论说,“苗青有着非凡的人生经历和深邃的头脑”,站得很高。接下来她说:“开心难过又何苦呢?“她说,我有一种非常高雅的兴趣,悲伤怎么能利用它呢?我没有任何担心。我哪里能不爽?你说这样的人,她怎么会走火入魔?所以最后四十回写她着魔,当然是妖魔化她,歪曲她。她有如此高尚的人格。但是:“我只发我自己的感觉”,我也只能发我自己的感觉。为什么?”雅趣对谁说话?“我优雅的兴趣,我告诉谁?她没有朋友。她的内心世界如此丰富,身边没有一个人能理解她,没有知心朋友,当然也和学识浅薄的宝玉有着特殊的交情。所以,这里也回答了她的判断“欲得清净,云未必空。”更容易理解“她要干净”,因为她有洁癖,最后的结局是得不到很高尚的结局,“最终会陷进泥淖。”“云未必空”:有人把它理解为男女之爱,其实不然。”云未必空”,妙玉自己的诗已经回答了:虽是尼姑,心中却有“香”与“雅”。能说有香有雅吗?真的能说说修女的标准吗?所以妙玉其实不是尼姑。你看,你没见过作者写妙玉念经念佛。这是后四十章写的,前八十章没有。她最喜欢的是《庄子》,属于庄子这样高贵的学者。所以,邢岫岩说她“不出家,不低俗,不分男女。“‘和尚不是和尚’就是说她虽然是尼姑,但不是真正的尼姑。”俗”就是说她不是世俗的人,毕竟还是个尼姑。”男不男”,当然她不是男的。”女不女”就是说她不是普通女人,不存在男女之分。所以,我们要看到“云不一定空”并不代表她心里有爱,正在那个区域动脑子。不是这样的。她是个尼姑,不全是空的,不是真正的尼姑,只是大观园里的“高级知识分子”。在当时,在精神上,在知识上,尤其是在精神上,是高于大观园里的一流知识分子的,比如宝钗。她的深情,优雅,内心世界,绝对不是空的。

妙玉的结局,后四十回也与原著大相径庭。最后四十回,她晚上坐着取经,然后一帮贼,长得像个漂亮尼姑,用闷香把她炸了,带走了。她受到侮辱,然后她通过道士梦见石淼被他们杀死。按照曹雪芹原来的叙述,她不是这样的。有一本名为《苍井·本》的厚书,也有一大批厚书。因为有些字已经腐朽失传,不太好辨认,但大意还是清楚的。其大意是妙玉“有朝一日瓜州渡口,各有其谏,各有其罚,美人屈从于骨,岂不可悲?”这意味着贾府获得财产后,连大观园也被没收,妙玉被赶出了崔琦庙。她准备回南方苏州老家,去瓜州渡口,也就是现在的江苏省江都县。以前叫瓜洲镇,是长江北岸的重要渡口,也是非常繁华的地方。到了瓜洲渡口,“美人败骨”,惨死。“不难过吗?”。美女怎么变骨头?当然,我们没有详细说,但可以推断,很可能与“王孙子叹”有关。估计在商业城市瓜洲渡口,有一群王孙追求她,却被她拒绝了。她根本没把这些人当回事,因为她太强大了,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另一个原因是由此导致的进一步的“权力不被允许”。最后她“陷在泥里”,或者说“无瑕的白玉陷在泥里”,被一个和泥一样肮脏肮脏的世界吞噬,杀死。正如她的歌中所唱的,“尘埃是违心的脏”。尘脏,“脏”在这里读作“康(上)藏(上)”,有两层意思。一个是“最终陷入泥淖”的意思,非常肮脏,被困在肮脏的世界里;另一种意思是坚强不屈,也就是说她到最后都是不屈不挠的。但是,她的力量不能被容忍,这可能与王子的儿子有关,最后死在瓜州渡口,被肮脏黑暗的世界吞噬。所以妙玉的悲剧是一个“太高”人格的悲剧。“太高的让人更嫉妒,太纯的世界让人感同身受。”所以她歌词的词牌叫“世人难容”,这样的人在当时的世界是容不下她的。不只是妙玉。明清以来,明代大思想家李贽曾说“天下不知我也”。世人和妙玉一样,直到曹雪芹才了解我,认识我。曹雪芹不是和妙玉一样吗?曹雪芹到死也没人能看懂。今天,我们不太理解他。“谁能体会其中的滋味?”我们仍在试图理解这种味道。所以当时人格如此高的人的悲剧太多了,不仅是艺坛妙玉这样的艺术人物,还有明清以来一些人格高尚、超群、与乱世相冲突的人才的悲剧。所以我们说曹雪芹的后三十回和他现在的后四十回有很多不同。至于她的结局,一般有两种意见:1。至于妙玉的结局,圭本美皮有这样的暗示,她一直滞留在瓜州渡口,而...一个漂亮的女孩不能屈服于自己的骨子里。现在后四十回关于妙玉的故事是:第八十七回,妙玉和惜春玩游戏,宝玉看游戏,听见黛玉琴声骤变。回到尼姑庵后,他心烦意乱。第九十五回,宝玉丢玉,要妙玉。第一次,妙妮被抢,贾府被盗,盗贼劫持妙玉离开。

2.因为《红楼梦》里写的妙玉愤世嫉俗,不为社会所接受,只能跟和尚一起修炼,心不正。“四大家族”衰落后,被迫住在乌烟瘴气的巷子里,沦为妓女。而且是这个世界不允许的。结果就是“欲清净则永不清净,云未必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红楼梦》的判断)。而《红楼梦》的歌词和歌曲,才是妙玉最终被放逐燕花香的最大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