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蓝色棉袄的孩子
情人写了一手难看的字,像干草一样堆起来。有一次,我给我儿子看。“看看这个字,儿子,你就知道我有多难过了!”"我儿子看了一眼,说:"好吧,"我说:"我会为你忍受的,我会忍受的!”儿子赶紧说,“别说是给我的,你说是给你自己的。”我悲伤地说,“孩子,你说过了。妈妈,我伤心难过,伤心难过。悲伤是什么?”“哀乐犹存。”儿子说完,他们父子俩哈哈大笑起来。
我煞费苦心给儿子取名。好在三个字连在一起,容易记,写得好。在“三好”的基础上,没有谐音的意思。从幼儿园到研究生院,老师和学生们不时赞美这个名字。儿子上小学的时候,一个音乐老师问:“哎,谁给你起的这么好听的名字?”儿子说:“老师,我就是不告诉你。你猜?”初中的时候,一个体育老师问:“嗯,这个名字听起来怪怪的。谁给你的?”儿子害羞的说是我妈,老师说:“你妈真厉害。”大学的时候,有个同学故意叫住我儿子,问真的是他的名字吗?儿子给他看身份证的时候,对方完全相信了。我去报读研,老师立马说:“好名字!”。
当时给未出生的儿子取名晨曦。虽然不满意,但也想不出别的,就准备好了。有一天出门,得知隔壁新来的一个儿子,也叫晨曦,怒气冲冲地回到家,一脚踩在桌子上,下定决心要重新起个好名字。翻了几天字典和读书笔记,在笔记本上看到了某时尚杂志编辑的一段话。在电光石火里,我想起编辑有个很好听的外号,那我为什么不用呢!况且三个字放在一起,意思极好。我也心想,等孩子长大了,他也要当编辑了,就不用假名了,就用这个文艺又好听的真名吧。谁知,高中的时候,儿子选择了理科,大学学的是工科。好在他文笔不错,和文学还是有些联系的。时代变了,现在编辑没落了,理工科晋升新贵了,儿子也跟着时代前进了一步。
我不止一次跟儿子说,我刚给你起了这个名字,我私下悄悄喊,看好听不好听。这三个字我也在纸上写了很多遍,看笔画是否好看,是否搭配均匀。我无数次幻想你长大了。晶晶的大学校园里,楼下有个穿白裙子的女生喊你去上课。多么美丽的景色,多么浪漫!要知道,我当时看的青春小说里的女主角都是穿着白裙子,扎着马尾辫,女主角都很有才华,眼神忧郁,很有艺术气质。看到我还在说话,儿子做了个停止的手势。妈妈,妈妈,我的好妈妈,别说了。我听了n遍了。说点新的。我突然喘不过气来,干巴巴地坐在那里,久久想不出新的话题。
还好我妈是记得吃不吃的人。吃饭的时候,我看着音乐台。我一看到熟悉的歌手,就把相关的趣闻轶事都讲了一遍。儿子频频点头,不时纠正或补充,却偷偷换台。一觉醒来,父子俩笑着说我是三百只鸭子。前面说过,女人相当于500只鸭子,爱闹爱呱呱。我换的站是军界,刚好介绍枪王AK-47,也是我感兴趣的。儿子看完之后给我讲了很多军事方面的趣事,让我这个文学爱好者也对军事有所弥补。
儿子两岁多的时候,对着刚发芽的柳树,漫不经心地唱了一首“不知谁剪了薄叶,二月的春风像剪刀”。我的惊喜不亚于赢得大奖。但是我儿子两岁半了,背题上幼儿园。每次他都呜呜地哭,别人家的孩子一个月就好了。宝宝哭了将近一年,让我几乎崩溃。我心想这个孩子在学校没有前途。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儿子每学期都有一本薄薄的《诗词读本》,每天晚上都要背一本。儿子哭着背,他反复告诫我:“妈妈,不要写太长,太难背了。”我心疼地抱着他说:“妈妈知道,她一定要写得简短,千万不要写得长。”时至今日,我一直记得儿子的告诫,我可以越短越好,越犀利越好。可惜我笨拙的作文从来没被小学生背过。
小学三年级后,儿子当了卫生局长。每次打扫房子,他都要把玻璃清洁剂带回家。当他回到家时,他满脸灰尘。初中也是“中层干部”,然后高中三年当了体育后卫。好吧,我在基层锻炼过。我儿子非常喜欢课本。他小心翼翼地包装他寄出的新书。他小心翼翼地用边角将所有的书展平。所以他用过的教材都是七八成新的。来给孩子借书的同事说,课本就像一个小女孩读的书。
儿子痴迷于背诗,却从小喜欢听童话。只要我有时间,我每天晚上都要读给他听。有时候看着看着真的很累,就故意删几段。问题是,只要他听到一次,他就会听到,所以我必须继续。初中以后,孩子就不想听了。不过只要是休息日或者节假日,我都会把遇到的好空间读给孩子听,积累起来。儿子也和我一起“读”了很多好看的文章。上大学的时候,儿子问了我好几次,说有一篇文章叫《穿蓝色棉袄的孩子》,写得很好,想再听一遍,但是就是不记得了,百度也找不到。我跟孩子说,只要妈妈读给你听,一定是好的。
今年正月初八,看到儿子无聊,我主动向他推荐巴尔盖?袁野的《寻找巴尔盖伊》,我之前跟孩子提过很多次了。看完这篇充满幽默感的文章,我们母子笑够了。儿子说起那篇关于一个孩子穿蓝色棉袄的文章。我试着又找了一遍,找到了一个穿袁金梅蓝色棉裤的小孩。当我读到“有一个穿蓝色棉裤的孩子在雪地上跺脚。这孩子穿着一件白色毛衣,没有穿棉袄。蓝色棉裤是吊带,被两个红色大扣子骄傲地挂着。”儿子大叫:“就是这个!就是这个!”呵呵,那是篇励志文章。这篇文章里长大的男孩很优秀。当然,他妈妈很优秀。看完之后,我问孩子,你从小到大,你妈妈给你读过很多好文章。是不是有些印象深刻?觉得值点钱吗?儿子使劲点头,我暗暗高兴。
那一年,儿子小学三年级,我去开家长会。班主任引用了一句名言,大意是20年过去了,你的沙发底下还是有灰尘。20年后,你的孩子长大了,要及时教育孩子。这句话让我深有感触,所以我会找出缺失的地方并弥补,尽量花时间和耐心陪孩子。后来我和儿子谈了这件事,儿子也告诉我,他大一的时候去听了一个讲座。一位教授说,你现在的四年学习将决定你未来40年的人生。这句话对儿子触动很大,我就想尽办法回到岸上。被劝吃饱后,我们母子俩听老师的话,每天努力学习。
“那时候我对他的所有期待突然变得很简单,不过是幸福、健康、友爱。”是的,我对穿着蓝色棉袄和蓝色棉裤的儿子抱有同样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