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第二颗原子弹“胖子”落在长崎?

为什么第二颗原子弹落在事先没有得到美军统帅部青睐的长崎?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第二颗原子弹是内爆钛弹,绰号“胖子”。这颗原子弹的投放日期原计划为8月20日,后来改为8月11。8月7日,广岛原子弹爆炸成功的第二天,又从预定日程中减去了一天。但根据天气预报,8月9日是个好天气,8月9日后还会有连续5天的坏天气。这就给决策者提出了一个很简单也很严重的问题,要么早一天,要么晚五天。他们选择了前者。

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这是一个冒险的选择。工程技术人员认为这是很不靠谱的。他们警告说,缩短整整两天会阻碍一系列重要的检查程序。但是“命令就是命令”,他们决定执行。

组装工作进展顺利。8月7日夜,“胖子”的内脏被组装好,紧紧地装在一个钢壳里,准备登机。8月8日22时,“胖子”和哥哥“小男孩”一样睡在重型轰炸机B-29的弹舱里。

8月9日凌晨3点47分,“胖子”在热带暴雨中起飞,伴随着被闪电划破的朦胧夜色的光芒。携带原子弹的飞行员是查理·斯威尼少校。和这架飞机同时起飞的还有两架观察飞机。

这次轰炸主要指定了两个目标,主要是小仓,其次是长崎。为了尽可能多地轰炸1目标,规定无论天气预报如何,轰炸机必须尽可能飞近1目标,在确认1目标没有目视轰炸的可能性后,才能飞向第二个目标。为了避免飞机提前到达现场,要求他们在飞越硫磺岛之前,先与硫磺岛和天宁岛核实情况。如果你因为信息不足而产生怀疑,相机平面必须拍摄两个目标。但由于某种原因,执行拍照任务的B-29轰炸机未能按时抵达屋久岛集合点。前两架飞机的飞行员在空中焦急地盘旋了45分钟,还是没能看到他们的伙伴。最后,在指挥官的同意下,他们飞到了他们的1目标——九州的小仓(那里有重要的日军兵工厂)。

当飞机到达小仓库上空时,由于城市里浓烟滚滚,飞机在那里盘旋了很久,也没有发现预定的目标。然而,轰炸名单上的第三个城市新良太远,飞不起来。由于飞行燃料不足,决定飞往机器制造业集中的待机目标长崎进行试运营。这时候飞机上的燃料不多了,没有更多的选择,只能做最后一个动作,再拖下去可能就飞不回来了。

长崎是一个拥有20万人口的城市。这座城市建在一些陡峭的山上。它的港口面向中国东海。长崎是一个传说中的港口,风景特别美丽。市区临港,浦上河由北流入海湾。长崎长期以来一直是日本主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它也有自己的工业区。

10,飞机飞到长崎上空,发现这里天气不好,云层很厚,目视条件比小仓好不了多少。所以我决定用雷达轰炸。

10: 58,在我们准备用雷达指挥轰炸的瞬间,突然发现雾中有一个小缺口,立即对目标进行轰炸。轰炸机瞄准山谷中的一条跑道,投下了原子弹。但原子弹不是投在原来的目标点,而是投在目标以北2500米的地方,也就是浦上河流域,落在两个大军火库之间,砸了两个生产军用物资的工厂。

轰炸长崎的原子弹是从8800米高空投下的。11: 02,长崎出现了异常明亮的蓝色闪光,先是沉闷的隆隆声,然后是一阵狂风。

过了一会儿,我又颤抖了。冲击波和震动持续了5分钟。当时,一架日本水上飞机在7000米高空穿透云层,飞向长崎。日机出云时,飞行员看到一个巨大的黑烟柱,“像个怪物的头”,不停地向上翻,不时露出各种奇怪的颜色。炙热的烟云也让飞机和机组人员恶心呕吐,一些黑色的灰尘从打开的舱口盖涌入。

长崎爆炸造成7.8万人当场死亡,7万多人重伤。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遇难者中有很多外国人,甚至还有很多中国人。

长崎原子弹爆炸后不久,日本军方召开特别会议,他们仍然坚持原来的主张:战斗到死,绝不投降。然而,日本天皇裕仁却一反常态。得知伤亡人数后,他立即致信铃木总理,表达了自己的意见:遵守《波茨坦公告》的全部内容,无条件投降!

15年8月,裕仁天皇顶住反对派的各种干扰,亲自向全国广播投降诏书,表示无条件接受《波茨坦公告》。与此同时,接到投降命令的鲁湘安和前丞相魏在绝望中相继剖腹自杀。至于头号战犯东条英机,就在自杀前被手下发现,抢走了手中的手枪才得以生还,但后来在国际法庭被判绞刑。

就这样,日本人彻底屈服于美国人的两颗原子弹,他们接下来要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在投降的屈辱中获得新生。

那么,如果美国人不投原子弹会怎么样呢?可以肯定的是,日本的失败早在原子弹爆炸之前就已经是定局了,但两次强大的爆炸把日本人签署投降书的时间提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