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巴以之间的局势如何?自2009年6月8日停火以来,

巴以冲突的起源

(A)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历史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历史

大约在公元前20世纪,苏美尔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地区和平原。公元前13世纪,非利士人在沿海建立了一个国家。公元前13年末,希伯来部落迁入并定居。公元前11世纪,犹太人建立了希伯来王国,后来亚述、巴比伦、波斯等外族占领了巴勒斯坦。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入侵,大部分犹太人流向世界各地。7世纪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阿拉伯人迁入并与当地原住民同化,逐渐形成了现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

根据上述材料,巴勒斯坦地区曾是犹太人的故乡,关于他们的传说在文中广为人知。以圣经为例。这部基督教经典记载了犹太人祖先的故事。虽然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我们无法从《圣经》中得出多少信息——这并不是因为其中的记载不真实,而是因为难以证明其真实性;再者,圣经只是信仰的产物——然而,由于它的大部分内容都被今天的犹太人所接受,我们有必要仔细理解故事的梗概,因为今天的冲突和耶路撒冷问题都与宗教原因密切相关:

故事开始于上帝告诉亚伯拉罕离开他的家乡美索不达米亚,去迦南,也就是现在的巴勒斯坦地区,开始新的生活。这样,亚伯拉罕被视为犹太人的祖先,就像中国人把黄帝视为中华民族的祖先一样。于是亚伯拉罕带着妻子和儿子来到迦南,这大概就是犹太人认为自己是巴勒斯坦地区主人的证据。他的儿子以撒和孙子雅各都被认为是犹太人的祖先。雅各有十二个儿子,因为某种原因,其中十个非常恨他们的哥哥约瑟,把他卖到埃及当奴隶。然而,约瑟夫有一种解梦的能力,这赢得了埃及国王的青睐,所以他被任命为首相。后来雅各和他的儿子们来到埃及投靠约瑟,并产生了他们的大量后裔,他们首先被称为以色列(意思是上帝为之而战,或者与上帝一同作战?)。埃及国王看到繁荣的犹太人,视他们为威胁。为了摆脱这个隐患,他找借口把这些以色列人贬为奴隶。痛苦的服役生活让可怜的犹太人奋起反抗,于是上演了摩西接受十诫,带领以色列人回到家乡的故事。复杂的事情就不细说了。公元前13世纪左右,以色列人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王国——以色列王国。他们统治时期有两位杰出的国王,大卫和他的儿子所罗门,他们发展贸易,用武力维持统治,使以色列发展到顶峰。更重要的是,此时,王国首都耶路撒冷被确立为犹太民族的圣地,从而为巴以冲突这个棘手的症结埋下了伏笔。

从这个角度来看,犹太人的历史,至少他们认为是事实的历史,显示了他们的民族特征。在他们的潜意识里,犹太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却是一个战胜了灾难的民族。他们有勇气和力量对抗上帝的各种考验。但他们在现代的悲惨遭遇,似乎比《圣经》中记载的大灾难还要悲惨。这是对他们的又一次考验吗?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可怕的经历将永远铭刻在犹太人漂泊、破碎和流血的心中:

就在以色列王国灭亡后,希腊罗马王国也占领了这片土地。在此期间,犹太人被流放到世界各地。他们失去了家乡,被迫逃往德国、奥地利、波兰等东欧、西欧一些国家,但个人利益受到极大限制。也许是因为他们是一个聪明的民族,在政治、医学、艺术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所以被其他民族羡慕。俄罗斯大屠杀和二战成为犹太人最痛苦的记忆,也许正因为如此,犹太人的愤怒一发不可收拾。

1920年,英国以约旦河为界将巴勒斯坦一分为二。在东部,它被称为外约旦(现在的约旦王国),在西部,它仍然被称为巴勒斯坦(现在的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作为英国的托管领土。19年底,在“犹太复国运动”的煽动下,大量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与当地阿拉伯人的流血冲突不断。二战后,在英美的支持下,联合国大会于1947年通过决议,规定巴勒斯坦在1948年英国委任统治结束后,建立一个犹太国家(约1.52万平方公里)和一个阿拉伯国家(约1.1.55万平方米)。1948年5月以色列建国后,推行扩张主义政策,先后于1948、1956、1967、1973年对阿拉伯国家发动了四次大规模战争。65,438,000多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世世代代被赶出家园,沦为难民。1964 5月在耶路撒冷举行的第一次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会议决定成立巴勒斯坦解放组织。1969阿拉法特曾任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1978年9月,埃及、以色列、美国签署戴维营协议,被占领土巴勒斯坦人获得有限自治权,巴解组织拒绝接受自治权。在阿尔及尔举行的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1988 165438+10月19特别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布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宣言明确表示,巴勒斯坦接受联大10月29日通过的1947 11号决议(分治决议)。巴勒斯坦的边界问题将在今后通过谈判解决。1988 12阿拉法特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谴责恐怖主义。1993 9月13日,经过挪威主持的秘密谈判,以色列和巴解组织签署了和平协议,提出了巴勒斯坦自治方案。1994年5月4日,巴解组织和以色列签署了关于加沙和杰里科有限自治的历史性协议。12年5月2日,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成立。同年7月12日,阿拉法特在流亡27年后重返加沙。

(二)巴以冲突的源头——圣殿山

巴以冲突的源头——圣殿山

古犹太经典记载:“世界可以比作一个人的眼睛,眼白就是环绕世界的海洋;眼睛是人生活的地球;小学生是耶路撒冷;瞳孔里的脸是太阳穴。“耶路撒冷的圣殿山,因此得名,历经沧桑,成为伊斯兰教第三大圣地。巴以半个多世纪流血冲突的最大症结在于圣城耶路撒冷的地位;争夺邺城的源头和焦点都集中在圣殿山的归属上。三年前(2000年),正是因为当时的利库德集团领导人沙龙闯入这里,点燃了延续至今的巴以冲突。

虽然它被称为圣殿山,但当我们踏入其中时,却找不到任何山丘的影子。放眼望去,我们只能看到一个长方形的石头建筑群和郁郁葱葱的树木。其实圣殿山还是古犹太人传下来的名字。古代犹太经典记载,上帝为了考验犹太始祖亚伯拉罕,让他在圣殿山的一块巨石上献祭自己的独子以撒。在基督教传说中,这块石头也被认为是上帝用泥土碾碎人类的祖先亚当的地方。

公元前10世纪,辉煌的犹太国王所罗门在这里修建了第一座神庙,用来存放约柜、诺亚方舟和其他圣物。圣殿被毁后重建,但在公元2世纪被彻底摧毁,犹太人也被驱逐出故土。

圣殿山的巴勒斯坦人称这个地方为“圣地”。因为在犹太神庙的遗址上有千年历史的阿克萨清真寺和金顶清真寺。耶路撒冷也成为伊斯兰教仅次于麦加和麦地那的第三大目的地。原来的犹太寺庙的遗迹几乎消失了。

踏上圣殿山,几乎每一块砖都有一个故事,一段历史,或神秘,或悲凉。对于犹太人和穆斯林来说,圣殿山已经深入他们的内心。然而,这种圣地的重叠,立刻转化为宗教纷争和历史恩怨,让方圆这个不到0.135平方公里的地方,背负了太多的仇杀和血泪;在某种程度上,它主导了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之间的对立,直到2000年激化为流血冲突。

在圣殿山,巴以之间不时爆发激烈的枪战。对于每一方,他们都对对方的到来不屑和不满,因为那是自己的圣地。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都不愿意放弃占据民族心理中枢的圣殿山。阿克萨清真寺的西面是西墙。从外观上看,这堵墙与其他巴勒斯坦墙没有什么不同。但由于历史原因,它成为了犹太人心中最神圣的地方,是古国不朽、民族长寿的象征。犹太人经常聚集在这里哭泣,所以这里被称为“哭墙”。许多犹太人对巴勒斯坦人阻止他们在哭墙祈祷感到不满。这种情况直到1967年的“六日战争”才结束。结果,犹太人用武力占领了整个东耶路撒冷。第二天,拉比和将军们赶到西墙,抚墙大哭。

因此,许多犹太人坚持认为,以色列绝不能放弃圣殿山。2000年9月,“鹰派”代表人物沙龙通过西墙右上方的小门进入阿克萨清真寺,宣示犹太人与圣殿山的宗教关系。此举激怒了巴勒斯坦人,成为延续至今的巴以冲突的直接起源。圣殿山从此更加喧闹。犹太人经常在西墙祈祷,而巴勒斯坦人则在地理的帮助下投掷石块。然后,在军队和警察的干预下,他们向巴勒斯坦人开枪,甚至闯入清真寺抓人。

(3)总结

摘要

可见,巴以冲突的直接起源在于犹太复国运动。建国后,巴勒斯坦人一次次被赶出故土,就像当年别人对他们做的一样,而且愈演愈烈,最终导致民族矛盾。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两个民族都曾经是这片土地的主人,两个民族都把一个城市当作宗教胜地,所以冲突有了更坚实的情感和宗教力量,解决起来也变得更加困难。建国和驱逐犹太人,可以看作是几千年来怨恨的释放。虽然可以理解,但他们过度的强硬和傲慢,给原本可以更好解决的问题留下了祸根。

为重启陷入僵局的巴以和谈,美国主导的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在四方会晤机制的基础上启动,6月的亚喀巴峰会标志着“路线图”计划的正式启动...但短暂的平静过后,巴以对抗再次陷入冲突的恶性循环。

巴以和谈陷入僵局的原因在于沙龙的挑衅、巴勒斯坦青年的自杀式炸弹袭击以及以色列增加进入巴勒斯坦居民区的坦克数量。事实上,真正的原因是历届以色列政府拒绝执行联合国相关决议,拒绝从被占领土撤军,使得这些决议比“转移支票”还要糟糕。此外,以色列政府中还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前总理拉宾遇刺后,这股势力不仅在以色列有一定的民意基础,而且抛弃了国际社会有识之士一致认同的“土地换和平”原则。这一点从沙龙上台之初冻结和谈、开始扩建犹太人定居点就可以看出来。

谈到几乎走上不归路,所谓的巴勒斯坦临时政府既不能为巴勒斯坦人提供经济帮助,也不能保护巴勒斯坦人的生命,包括老人、妇女和儿童,他们蛰伏在家里。这样,临时政府根本无力约束各派和普通巴勒斯坦人的反抗。

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今年是“中东年”。事实上,今年

中东确实出现了“和平年”的势头。今年以来,有关各方为促进中东和平做出了努力。

程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如:5438年6+10月,叙利亚和以色列在华盛顿举行了首脑会议(Shareide

表阿萨德)直接会谈;3月,克林顿赴日内瓦会见叙利亚前总统阿萨德;五月初,

巴勒斯坦宣布推迟建国;5月24日,以色列从黎巴嫩南部撤军;7月,巴勒斯坦和以色列

美国戴维营会谈为签署最终协议“冲刺”;9月25日,阿拉法特与巴拉克举行了秘密会谈。

双方代表立即前往美国恢复谈判。然而,9月28日之后,中东局势急转直下。

流血冲突愈演愈烈,和平进程“失败”。到目前为止,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流血冲突

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月,短期内没有结束的迹象。巴以和平进程形势每况愈下。

标志着一个旧阶段的结束和一个新阶段的开始。巴勒斯坦-以色列和平谈判的最后阶段”

“冲刺阶段”暂时告一段落,和平进程进入了一个新的复杂多变的困难时期。

巴以此轮流血冲突既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冲突的爆发与巴以和平进程

最后冲刺(戴维营会谈)打开耶路撒冷的潘多拉魔盒有直接关系。

。我不认为7月的戴维营会谈会无果而终。相反,会谈取得了“无协议结果”。

有很多方面。巴拉克打算将约旦河西岸95%以上的土地归还给巴勒斯坦

阿拉法特在耶路撒冷问题上的“公开”激烈讨价还价是不寻常的。

超乎大多数人的想象。正是巴拉克的“不同寻常的让步”激怒了以色列。

柱内的反对派,于是沙龙再次“挺身而出”,充当“点火器”的角色,而

巴勒斯坦人民对多年艰难的和平进程及其未能带来切实利益的积怨恰恰是“容易”的

燃烧干柴。“因此,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当前,巴以局势十分严峻,和平进程无望,流血冲突难以停止。当...的时候

然而,冲突不可能无限蔓延或扩大,而是很难结束,双方都面临着非常

尴尬的局面。造成目前尴尬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巴拉克和阿拉法特的尴尬。

条件。从巴拉克的角度来看,他过得很艰难,不得不反复寻求利库德,以避免提前大选。

团体沙龙的支持,后来用停止“世俗改革”等“屈辱条件”换取了宗教

该党沙斯党承诺“一个月内留任”,但最终仍未摆脱提前大选。

运气不好。实际上,巴拉克原本是想维持一个少数派政府,依靠以色列的阿拉伯议员。

在内阁之外,他支持维护政权,但流血冲突愈演愈烈,使这一选择化为泡影。

影子。自冲突以来,一方面,巴拉克要时刻考虑自己和政府的生存,另一方面,

一方面,他不愿意放弃执政以来一直坚持的和平政策,所以在言行上经常被人用矛指着。

屏蔽状态:有时是克制的,有时是激进的,经常伴随着极不理智的话语。

好的。从阿拉法特来看,他也是左右为难。一方面,他需要和平,他也确实在为此而努力。

和平和努力工作,但另一方面,我们要应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这种压力来自于

阿拉伯世界,来自巴勒斯坦内部的反对派,也来自自己的阵营(如巴解组织、

甚至法塔赫)。以色列从黎巴嫩南部撤军对阿拉伯人和巴勒斯坦人的一些潜在影响

力是巨大的鼓励。许多人认为只有用武力才能赶走以色列人,才能实现复苏。

武力思潮“弥漫空气”。巴以领导人的尴尬处境,加上选举日的临近,

克林顿的弱势地位导致巴以冲突目前难以收拾。

至于影响未来局势的因素,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看以色列的政治局势。

。上月28日,巴拉克突然同意提前举行议会选举,议会提前一读通过。

大选案件。65438年2月9日,在提前大选已成定局的时候,巴拉克再次“突然出击”,宣称。

布辞去总理职务,意图钻空子(法律规定,在总理辞职的情况下,60

如果有时间差的话,不是现任议员但变得更受欢迎的前总理内塔会发挥作用。

尼亚胡被迫出局,从而形成了巴拉克与现任利库德集团领导人沙龙竞争的局面。

目前,国内反对党正在组织反击,或加速解散议会,或通过特别法案,以

这样内塔尼亚胡就可以参加总理竞选了。但不管怎样,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以色列的大选

期间(无论是只有总理还是总理议会一起选举),巴以关系都会处于困难时期。

期间,不能排除恢复和谈的可能,但局势的总基调仍将是冲突。

然而,尽管巴以和平进程遇到挫折,但和平的总趋势仍然不可逆转。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迟早要坐到谈判桌前,那时谈判的基础就是7月的戴维营会议。

说说学到的知识。沙龙要求巴拉克收回在戴维营会谈中做出的承诺,但这是不可能的。

是的,这不是任何人想收回就能收回的。从历史角度看问题,巴以目前在

两国的流血冲突只是和平进程取得大突破前的阵痛。我对中东和平进程深感关切

要有坚定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