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在尘埃中的故乡散文

家乡岐山在历史上非常有名,统治了周朝800多年。岐山是发源地,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冯明岐山”这个典故我就不赘述了。关于家乡,一定有很多话要说。

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我都不会勒索家乡来关注我。还没到家乡要注意的地步。我是一个普通人。对于历史上有名的家乡,我是一个普通人。但是,最近几年,家乡还是有一些小动作。因为一些文化活动,会有意无意的提到我,但是我从来没有被邀请参加过家乡的任何活动。但是我出新书的时候,他们也会在报纸上发新书快讯,慢慢加深我对家乡的亲和力。几位评论家在他们的文章中提到我时,一再强调我的出生地岐山,这使我逐渐尊重我的家乡。从出生到离开,我在旗山生活了十七年,大部分时间还是处于懵懂状态。在老家上学八年多,竟然不知道老家岐山是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轻量级,可见当时的学习成绩有多差。只记得岐山的臊子面,米粉,锅盔,搅球。然后是贫穷、饥饿、偏远和落后。但是,我从来没有嫌弃过我的家乡,像一条不在乎贫穷的狗。我只是淹没在生存的赤贫中,对家乡的历史人文一无所知。位于岐山县西北部凤凰山南麓的周公庙,从未涉及。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为纪念西周著名政治家周公姬旦,帮助武王灭商国,辅佐王平起兵安邦,后被称为周公,十七岁之前从未听说过。该怪谁呢?一般都归咎于那个知识匮乏,物质文化生活贫乏落后的时代。我也不例外。为什么要指责我没文化?

岐山县城离我们家很远,20多公里,交通极其不便。到目前为止,我只去过三次。在我的印象中,我的家乡是秦岭的何苗苗,与岐山无关。我离开家乡三十多年了。以前因为无知,现在没有那么幼稚,越来越觉得家乡的人和事不可思议。再重的历史,再重的礼仪,再重的文化,都和我家乡山区的人无关,不,黄土平原。农村人很现实。他们只知道小麦和玉米可以在土地里生长,无论自然环境多么恶劣,他们还是要结婚生子,他们不能选择死亡。虽然他们的前门上嵌有“传家宝耕读”的字样,但是可以从祖上流传下来。读书除了耕地,就是为名利铺路,而不是传承家乡的历史,弘扬家乡的文化。这与他们的生存无关。这么说不是无知,而是祖祖辈辈血脉相传的事实,根本无法改变。

如果你去旅游,去古迹祭奠,一定会看到当地人对身边文化遗址的冷漠。说得好听点,也可以叫习惯了。只有他们借景点推销或者骗钱,鬼才相信他们对那些人有很深的感情。

同样,家乡人对文明富庶的岐山的关心,也不过是看谁的儿子能登顶,搬进县城成为公家。否则,他们不能被诱惑,不能被关注,他们的家庭,国际关系和期货外汇都与他们无关。他们只顾自己的生活,打自己的小算盘,把一点点小利益看得比国际争端严重得多。我的邻居为了避免赡养老人而反目成仇。为一椽子,兄弟成仇人;为了田埂上的一颗玉米和邻居墙上的一个冬瓜,往往两败俱伤...西周的发源地,礼仪之邦,道德之源,文明之乡,都只是别人对这片土地许下的空头承诺。

年轻的时候,我离开家乡,去了新疆。我在军营呆了十六年。我在心里感叹:新疆救了我,改变了我,成就了我。并不是我的家乡有多不堪。我今天依然深爱着我的家乡。我从来没有嫌弃过家乡的贫穷落后,只是我很难接受家乡的人情世故。我知道,如果我不离开,继续浸泡在那个环境里,我也会成为那个算计和斤斤计较的群体中的一员。

好在我很早就从那里剥离了,但是我的根还在,我也经常要想着回到那里去看望我的父母兄弟姐妹,和他们有着永远不能断的感情。我从来没有想过和家乡断绝关系。很早以前就看到了家乡人的一些缺点,但是说了也没用。下面说一些个人经历。

很小的时候,不到20岁,在南疆服役。四年后我回到了家乡。这期间,父母一直没有停止给我介绍老家的人。因为距离远,没有其他通讯功能,就是写信,一封信十天半月。经常是刚收到父亲的信,说给我介绍了一个女孩。我还没来得及回复,就收到了父亲的下一封信,说这个女人,birthdates,我不认同,所以我想了一辈子。你做梦去吧。长此以往,我介绍了很多。我没数有多少。反正最后,他们谁也没说什么。原因是继承父母说了算,说是征求你的意见。其实都是根据自己的眼光和想法做的决定,和找对象的人没有关系。

我侄子目前就面临这种情况,因为他在学校没有对象,在这方面无能为力。他一生的事情都要依靠家人。眼看快二十七了,也到了该着急的年纪。他的父母,尤其是他的父亲,认为自己不同于普通的乡下人。有的清高孤僻,基本不与人交往。他在当地一家公司门口打工,收报名费,属于兼职性质,收入可想而知。关键是他不想放下身段让别人给他介绍儿子,就靠我爸妈安排。我爸妈责无旁贷,早早就给客户介绍了孙子孙女,但骨子里还是保留了以前的规矩,看着顺眼,出生日期也能接近。这样的好事怎么会发生?我不想去想什么年代了。所以,注定一次次失败的相亲。反正我侄子大学毕业后在安的一家物业公司上班,离家不远,回来相亲也方便。但是时间长了,没希望的相亲太多了,侄子的不耐烦有时候也很激烈。每当这个时候,父亲都会给我打电话生气的告诉我,我也会再给侄子打电话劝他,说是因为我的面子才勉强去的,结果最后也是一样。这和我当年的遭遇如出一辙。目前对于父母来说,最痛苦的就是侄子的对象。

但是问题在哪里呢?这是谁的错?这么说吧,谁都没有错。错的只能说缘分未到,侄子和他的另一半还在这条路上磕磕绊绊。后来才知道,在那之前,我侄子刚毕业工作那年,本单位女生小杰对他有好感。小杰一家住在Xi安的一个村子里,属于拆迁户,生活条件相对富裕,花钱大手大脚,性格泼辣,敢说敢做,不拘小节。我侄子从小被罩得太紧,性格上缺乏刚性,独立意识强。他遇到小杰这样的女生,自然不会在一个频道上。但是,我们天天见面,相处久了,侄子能感受到小杰的善良和真诚,却不能一直考虑小杰的对象。面对小杰的攻击,他犹豫了一下,把这事告诉了家里人。没想到我爸妈连小杰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坚决反对。原因是小杰有三个姐姐,没有男孩。小杰排第二,比我侄子大一岁。她姐姐已经结婚生子,留下她和她姐姐待嫁。我父母的反对意见是:小杰主动让我侄子上门做女婿,温家是个大家族,这种看不起的事情一定不能做。

侄子完全接受不了小杰的性格,一直在看。这下好像放心了,更窝囊了。他看到小杰,只能躲开。我从来不知道这件事。偶尔听说后,问了问侄子。他只说绝对不可能和小杰发生关系,但是他们一直在交往。据我侄女说,我侄子实在是避不开小杰的“纠缠”,就说先找,如果三年内找不到合适的,就考虑娶她。

这个约定算不算爱情?不知道小杰是什么感受。关键是侄子相亲一次又一次都没相亲成功,小杰一直在等。不知道这是不是缘分?

前年国庆节正好是我父亲的七十大寿。回家给父亲过生日的时候,真的和侄子接触了几天。本来我只把他当小孩子。此外,他懒惰、孤僻。我心里一直把他归为父亲确定的接班人,从未和他有过深入的交谈。那几天除了懒,我发现他说话做事都比较靠谱,有点不像他爸。回到北京后,我想了很久。当我和父亲通电话时,我建议我的侄子在Xi安定居后必须买一套房子。父亲当即同意,以为只要买了房,对象就解决了。买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侄子没有存款,就算有贷款也要补首付。刚在北京买了经济适用房,父母没考虑找我帮忙。反而姐姐姐夫帮了我大忙,借给我侄子10万,才有了买房的可能。期间哥哥坚决反对给儿子买房,给我打电话。他的话透露出了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抱怨。我和他大吵了好几次,甚至还扔出不让他参与买房的狠话。我咬咬牙,帮侄子买了一套在建的商品房,在Xi安北郊凤城四路。这一步终于迈出了。在整个买房过程中,从房子、贷款、首付,我侄子都是一个人在跑,说明他在生活上是可以独立养活自己的。这是一大进步。再者,观念一定要转变,不能等到攒够了买房的钱再考虑买房。这是无止境的等待。

去年春天,三月份,我送女儿去Xi安开学的时候,带着父亲去看了侄子买的样板间。那天下着小雨,有点凉意。走进干燥的毛坯房,冷雨被隔绝,在陌生的Xi安,有了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我父亲非常激动。他把这么多年卖粮种树的积蓄都拿出来,给孙子在Xi安了这么一个小窝。他说他对自己的生活很满意。

没错,我祖上是农民,能够在大都市买房,即使负债累累,也是我们家族历史上的一大创举。债总会还的。没什么大不了的。现在的年轻人,没有房贷负担,不都活得很幸福吗?

意想不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小杰也在我侄子的小区买了房。此时我家战备等级直线升级,随时有误伤的危险。反应最激烈的是我妈,坚决不同意我外甥和小杰,绝不做上门女婿,加紧给我外甥找对象的步伐。这些都是我后来才知道的。知道的时候,小杰已经准备结婚了。似乎没有人注意她的这个对象是否来到门口。至于小杰家里是不是想让我侄子上门,我还没想通,也没正式谈过。只是我们单方面的猜测。我问我侄子这个话题不好。

现在,有必要问这个问题吗?

小杰违背了对我侄子的承诺,要结婚了,因为侄子前阵子喜欢上了老家介绍的一个姑娘。这个女孩有一个弟弟。首先,没有所谓的上门。而且她只上过技校,没有正式职业。她在Xi安工作。以她的条件,每个人都觉得有把握赢。哥哥还特意去了Xi安,去那个女孩工作的地方,远远地看了一下,实地考察了一下。他认为这是可行的。那就动手吧。

至于小杰,在我看来,她这么做是因为没有看到希望。我打电话给我侄子,他沉默了。我猜不透我侄子在想什么。眼前的女孩被全家人认可后,还全力以赴请电影,七夕送花...

然而,这个女孩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她不为所动,一直对我侄子很冷淡。有时候她根本不接电话,当然也不会回。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介绍人是我妹妹。她问了女孩的妈妈,不知道能不能。她只是笑。

这一次全家都能喜欢的姑娘,第一次被对方抢了主动权,放在一边。下一步该怎么办?我无法从你那里得到答案。在侄子后来的相亲中,我起到了督促侄子积极配合的作用。这一次,我完全不知道。

在那之前,我让我在Xi的朋友给我介绍我的侄子,因为我的父母期待着在他们的有生之年看到他结婚。朋友W听到我说的话,立马推脱,说没有这方面的资源,没有商量的余地。曾经给W推荐过作品,感觉很有诚意。这让我觉得有点不舒服,后来就渐渐疏于联系了。大概过了一年,W突然给我发了一条微信,说我侄子找对象了。不是他不愿意帮忙,主要是他接触的都是高端人士,帮不上忙。今年5月,我妈干活时不小心手指被石头夹住了,没有及时处理。后来,她不得不通过手术切除一根手指。因为孩子的事走不开,在微信上忏悔。大家都在安慰的时候,W突然留言:你管那些事干嘛?还不如出去听听鸟叫。我会理所当然的听到有一次W打电话给我说我侄子找对象的事。

还有一个朋友C,和我是一个县的。他刚接触到一个感觉挺热情的人。我已经帮了他很多,但是他什么都答应我,却就是不做。我孩子今年毕业,C在那所大学工作。因为一些政策的变化,我无法理解政策的具体内容。我征求C的意见,他也很积极。每次他的承诺都让我觉得很舒服,但我得不到答案。我急切地期待着,忍不住一次又一次地拨打他的手机。他总是不接。我很生气,第二天打电话到他的办公室。他在电话里说他已经问过了。我现在被告知的和我的孩子知道的没什么区别,地球人都知道。至于我侄子,我两年前问过C。两年后的一天,C突然打电话给我侄子,说她认识一个比我侄子大三四岁的女人。你想见面吗?我侄子今年27岁。你见过他吗?c说他一直记在心里。

其实很早的时候,我就主张外甥找外地姑娘,除非万不得已,尽量不要在老家找。我不能认同家乡岐山人的腐朽思想和心机。自私、贪婪、冷漠...这些对人性的批判我可以接受,但我绝不认同待人接物缺乏真诚和狡猾的小聪明。所以我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个基因的弱点,并且有意识的把这些遗传在骨子里的弱点转移出来。我要做一个踏实的人,才能有自尊;只有认真做事,才能进步;真诚待人,无愧于心。一路走来,我得到了太多:健康,家庭,幸福,名誉,利益,更重要的是女儿工作顺利。上帝真的很关心我,让我得到了这么多。我真的很满意...

不过,说起家乡,唉!其实我没有贬损的意思。谁会无缘无故说家乡不好?其实这几年我越来越发现,家乡人的所作所为,早已偏离了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岐山,甚至抛弃了表面的待人接物的礼仪。有时候真的是令人咋舌。今年十一黄金周,侄女结婚了。我就是这样一个外甥女,她在北京读书几年,周末经常来我家。相比其他孩子,我们接触更多,彼此更熟悉。另外,她是我们家第一代结婚的人。我很重视她,欢天喜地回老家庆祝。谁知,婚礼前一天,我被侄女家招待客人的一幕惊呆了:前面的人还没吃完,房间边上就站了一堆人,摩肩接踵,等着;客人们刚要放碗筷,等候的人就抢座位;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不会为了抢个凳子而互相迁就,甚至互相谩骂...全身赤裸,毫无谦恭或礼貌。

我发现大家都习以为常了,却对我的惊讶表现出不屑。离开家乡30多年,之后也经常回去看望父母,只是短暂的停留。我几乎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盛况。留在我记忆中的,是30多年前的礼让和看似虚假的文明。可是,为什么现在连最基本的羞耻心都不在乎了?一个表哥对我的问题不屑一顾。他说大家都很忙,吃完饭就急着去上班,怕耽误时间...这是黄金周,是一个法定假日。我们怎么去上班?这个借口太牵强,很难抚平我心中的愤怒。我去找我姐夫。他除了答应找人坐我的座位之外,什么也做不了。因为不能坐在桌边吃饭,我怎么去找他?我不能接受这样野蛮的行为。过去,生活条件很差,我们吃不饱饭。不管我们的心是什么,还是要正视吃抢的地步。现在我们不愁吃不愁穿,却一点也不在乎礼仪和羞耻。除此之外,亲戚、朋友、邻居的熟人都到了这个地步。如果是陌生人,为什么不争取一点利益呢?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不敢相信民风居然沦落到这样的境界。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更加不可思议。侄女出嫁的伴娘(伴娘)数量存在严重分歧。一般女宾大概有四到六个,但是能陪我侄女的人达到了十二三个,超过了一半,而且数量还在增加。我两个姨已经把女儿和媳妇送过来了,一共四个。近亲中,嫂子和外甥女是理所当然的女宾,外甥女家的直系亲属也有六七个,必须算在内。重点是我有个弟弟,从小就送给别人,他媳妇也是理所当然的。送女嘉宾的数量已经超过了民俗所能容忍的最大值。我该怎么办?我妈坚决反对姐夫的选择妈妈做事总是直接,没有拐弯,对一直等在那里的哥哥下逐客令。我弟弟受了委屈。他一出生就被送给了别人。长大后他认了亲生父母,但一直被排斥,被当成一家人。这个时候,他从来没有屈服过。当时的情况很尴尬。第二天,我嫂子还是出现在了欢送会上。我不明白为什么要争着做女嘉宾。后来才知道,把新娘送到男方家后,每位女客人可以得到一个篮子(还是塑料的),里面装着八个馒头和一条毛巾。仅此而已。

我明白了。我真是哭笑不得。难怪第二天在婚礼现场遇到了弟弟的家人。他们脸色苍白,和第一天完全不一样。早就听说我要回来了,答应给我把猴桃带回北京,可是直到离家后才见到。我不知道真相,但还是教训了我妈一顿,虽然无济于事。

于是,我对家乡的隐痛在心里增加了。

故乡,你怎么了,让人这么不可思议?家乡的人,和我以前一样,不知道岐山是文明和礼仪的发源地。不知道我们的祖先努力规范人们的行为,让我们摆脱野蛮。这需要很多年和几代人来改变。然而,在短短的二三十年间,那些珍贵的人类伦理道德礼仪已经被抛到了人们的视线之外,到处都是为了金钱,不顾亲情和羞耻的裸体身影,展现着人类原始的动物品行...

过去,我们贫穷、愚昧、落后,只能靠破衣烂衫度日。现在的我们,有钱,时尚,新潮,却毫不掩饰的暴露了人性丑陋的一面。11天假期结束,返程高铁上,我旁边坐着一个和我同龄的男人。很明显,他的老家是岐山,看起来不像乡下人。他带了很多东西,头顶的行李架上没有地方了。他把所有的纸箱都堆在座位前,这让他坐起来极其不舒服,但他却能够睡着。离开老家岐山站20多分钟,到了咸阳站,有人下车把头顶行李架清空。我赶紧叫醒旁边的人,让他把东西放在脚下,让他坐得舒服点。他在搬东西的时候,起身太用力,把我塞在靠背网兜里的双层玻璃茶杯从地上挤了出来,摔碎了。那是我刚泡的一杯红茶。他甚至还看了我一眼,眼里满是怨恨,理直气壮地问茶杯是不是我的。那一刻,我其实没有任何愤怒,点了点头。从头到尾,他甚至说了一句道歉。根据我现在对岐山人的了解,他大概心里还在嘀咕,谁让你叫醒我搬东西的?茶杯活该!说实话,我怎么能和他计较呢?他不是故意的。所以,我一直保持沉默,只能自认倒霉。茶杯算不了什么。七个小时的路程我不喝茶。我能忍受,但我不能忍受他那种理直气壮的态度。我虽然没有发作,但是心里极其愤怒。看到家乡人走到这一步,令人不寒而栗。

我这样说家乡的病,其实心里是极度矛盾的,甚至鄙视自己不够宽容,不能包容这些世俗的东西。其实到处都会有这样的人,会发生这样的事。在日常生活的尘埃里,为什么我不能模糊家乡的过去?可能是了解了家乡的人文历史后,我的期望太高了。反正面对各种家乡,怪不是滋味的。

我不能再一味地赞美我的家乡了。原谅我,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