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和荣格的成就和代表作有哪些?
由道德伦理引发的各种纷争也因此可以归入心理学领域,尼采的观点可能会降低认识论在心理学中的重要性。尼采作品中频繁出现的一个概念是“权力意志”。基本上,尼采曾经认为,意志的力量在解释人类行为时,比柏拉图的爱欲观、叔本华的“生存意志”或功利主义的道德命题要清晰得多,有力得多。但是,如果我们进一步延伸这个概念,尼采的意义为何还存在争议。
尼采的很多哲学思想都带有批判的风格,尼采最常被批判的一点就是他“缺乏一个建设性的体系”。但是,尼采自己也曾经说过,他不认为哲学本身能够建构一套思想体系。他在《善恶彼岸》的序言中指出,许多以教条原则建构哲学体系的思想家,往往只有普遍的偏见(如灵魂的概念)。不过尼采也有一些建设性的概念,比如超人论,永恒轮回。尼采认为超人是人类和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
[编者]书[编者]悲剧的诞生主项:悲剧的诞生
1872年,尼采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悲剧的诞生:来自音乐的灵魂》(Die Geburt der Trag?Die aus dem Geiste der Musik),1886年改为《悲剧的诞生:希腊文化与悲观主义》(Die Geburt der Trag?Die,or:Griechentum und Pessimimus)。第二版包含一个序言——“自我批评的尝试”,其中尼采对他的早期作品做了一些评论和评论。
与启蒙时期[10]认为古希腊文明高贵、朴素、典雅、壮丽的传统观点不同,尼采将古希腊文明描述为两个独特派别——阿波罗和狄俄尼索斯的不断斗争。在尼采看来,阿波罗属于个人主义原则。它的优雅、沉稳和对外表的重视,让人能立刻从单纯的自然世界中脱离出来。而狄俄尼索斯则代表了醉酒、非理性、非人性,尼采也表现出受叔本华非理性元素支配人类创造力的观念影响。尼采描述了阿波罗学派如何在苏格拉底之后主导西方文明的思想,提出了德国浪漫主义(尤其以理查德·瓦格纳为代表)复兴酒神学派拯救欧洲文化的可能途径。
《悲剧的诞生》刚出版的时候,就受到了古典语言学家威廉·莫伦多夫等人的严厉批评。到了1886,尼采也对这本书有所保留,称之为“无法忍受的书……写得很差,很无聊,很尴尬,很疯狂。”
[编者]不合时宜的调查开始于1873,完成于1876。《不合时宜的调查》这本书收集了四篇讨论当时欧洲局势,尤其是德国文化的论文(原计划13)。另外,第五篇原题为《我们的文人》的论文,直到尼采去世才发表[11]。
大卫·施特劳斯:《忏悔录与作家》1873抨击新旧信仰:神学家大卫·施特劳斯(1871)写的《忏悔录》,尼采将其视为当时德国社会思想的代表之一。他指出了施特劳斯的“新信仰”——一种根据历史发展而设计的宇宙体系,并批评这是一种基于对历史误解的腐败文化。尼采不仅抨击这本书,还抨击施特劳斯本人是庸俗虚假文化的代表。
历史对生活的利与弊,1874突破了“知识本身就是目标”的传统观点,尼采提出了另一种解读历史的方式,认为过好人的生活是主要的关注目标,并描述了这一理念如何提高一个社会的健康程度。尼采还对古典人文主义的原则提出了一系列批评。尼采批判了历史主义(人类是通过历史被创造出来的),但也批判了人们可以用客观概念理解人类的观点,因为人们纯粹是因为受其主观性的驱使而生活在世界上。
教育家叔本华,1874,用叔本华的哲学探讨复兴德国文化的可能性。尼采特别指出了叔本华思想中的个人主义、整体性、坚定性和快乐性,虽然叔本华也有明显的悲观主义。
拜罗伊特的理查德·瓦格纳,1876,研究理查德·瓦格纳的心理状态,得出了否定的结论,没有反映出当时他和瓦格纳的深厚友谊,所以尼采一开始没有发表,后来修改为比较肯定的评价。然而,本文预见了尼采和瓦格纳之间未来的冲突和分歧。
【编者】人性,太人性,《人性,太人性》一书的第一部分最早出版于1878,尼采出版了补充的第二部分,各种观点和原则,第三部分,《流浪者和他的影子》出版于1879。这三个部分以Menschliches,Allzu Menschliches,Einbuch fü r Freie geister的名义出版于1886。这本书代表了尼采创作生涯中“中期作品”的开始,摒弃了德国浪漫主义和瓦格纳的影响,开始表现出完全的实证主义倾向。这一时期的写作风格是很少提出一套建设性的哲学体系。这些作品由数百条格言警句组成,有时只有一句,有时长达一两页。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揭露许多错误的假设,而不是解释它们,尽管尼采在许多论证中也使用了他的一些观点:他用实证主义和权力意志的概念作为解释问题的手段,尽管此时权力意志的概念还不成熟。
[编者]朝霞在朝霞:对道德偏见的反思(摩根?在te。gedankenüber die moralischen vorurteile,1881),尼采降低了享乐主义在驱动人类行为中的重要性,强调了“权力感”的作用。他的相对主义既是道德的也是文化的,他对基督教的批判已经成熟。尼采在这本书里写的格言相当清晰,冷静,都有一以贯之的风格。尼采的书似乎给读者呈现了一种独特的体验,而不是试图说服读者接受任何观点。尼采将在以后的书中继续完善这些概念。
[编者]快乐科学主项:快乐科学
幸福的科学(Die fr?Hliche Wissenschaft (1882)是尼采中期著作中最大最完整的一本书。尼采继续以格言的风格写作,这本书也包含了大量的诗歌,比其他所有作品都多。这本书的主题是以轻松的哲学风格,颂扬生活的快乐,将审美的愉悦带入生活(这本书的书名来自法国普罗旺斯的方言——代表诗歌的艺术)。尼采以永恒轮回说为例,考虑一个人纯粹用生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这不同于基督教传统的死后生活——即人们可以牺牲当前的幸福来换取未来的回报。而快乐科学最出名的是尼采的“上帝已死”的说法,代表了尼采试图用自然主义和美学取代宗教传统的观念之一。
【编辑】《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主项: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1883-1885年的《像查拉图斯特拉:一本为所有人而无的书》(Einbuch fü r Alle und Keinen)象征着尼采中期作品的结束和后期作品的开始,成为尼采最著名也是最重要的一本书[65438]书中使用的写作格式相当独特。尼采用的是一种哲学的小说风格,类似于《新约》和柏拉图《对话录》的风格,也和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著作中的语调颇为相似,经常用自然现象作为修辞和讲故事的手段。尼采也经常参考西方文学和哲学的传统,解释和讨论这些传统问题。通过查拉图斯特拉(琐罗亚斯德教的创始先知)这个角色,他到处讲授哲学,描述他的旅程和各种听众对他的哲学的反应。这些观众的反应(就像其他教育小说一样)可以看作是对查拉图斯特拉(甚至尼采)哲学的评论。这些特点,加上书中论点的模糊性和矛盾性,最终使这本书受到读者的欢迎,但也使其相当难以被学术界分析(也许这就是尼采的初衷)。所以《查拉图斯特拉》这本书一直没有受到学者(尤其是英语国家的分析哲学传统)的重视,直到20世纪下半叶,人们才对这本书以及尼采小说与哲学混合的独特写作风格产生了广泛的兴趣【尼采在这本书里正式提出了永恒轮回的理论,并首次使用了“超人”。Bermensch),尼采在他后来的所有作品中都使用了超人的理论。
[编者]善恶的彼岸主项:善恶的彼岸
在尼采的“后期作品”中,《善恶的彼岸:未来哲学前奏曲》(Jenseits von Gut und B?Se。vors piel Einer Philosophie der Zukunft)最接近他中期作品的风格。在这本书中,尼采定义了一个真正的哲学应该具备的条件:想象力、自我主张、危险、创造力和“价值的创造”——其他他认为是附带的条件。从这一点出发,尼采对哲学传统中的一些重要假设提出了质疑,比如很多哲学流派经常使用的“自我意识”、“知识”、“真理”、“自由意志”等概念。尼采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批判了这些传统观念。相反,他提出了权力意志来解释人类行为。尼采在书中提出了自己的“人生观”,认为是“超越善恶”,否认人类世界存在一套普世道德。在著名的主从道德理论中,尼采重新评价了长期统治西方哲学的人文主义传统。他认为,即使弱者被支配、被占有或被伤害,也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受到指责。尼采在这本书中贯彻了道德相对主义的论点和观点。
[编者]道德谱系的主项:道德谱系
Zur Genealogie der Moral,由三部专著组成,出版于1887年,是尼采在1888年进入混沌之前的最后一部著作。每篇文章都关注道德观念的发展和传统。尼采试图证明当代道德观念的最初起源根本没有道德基础,残酷的权力斗争是塑造道德的主要作用。与其他作品相比,这本书在写作形式和语调上更倾向于哲学讨论的风格,因此这本书成为了哲学上分析尼采思想的主要来源。
在第一部专著中,尼采将基督教道德追溯到他称之为“奴隶凭借道德反叛”的时期,他描述了社会底层成员对那些有权有势、富有高贵的顶层人士的“怨恨”。贵族成员把“好/坏”作为区分价值观的标准,认为自己在社会上的优势证明了自己的优越性,鄙视那些底层成员。奴隶们发现自己无法面对被强者征服的事实,于是构思了一套“想象中的复仇”,将那些强者描述为“恶”,将自己描述为“善”,并由此建构了一种基督教的道德观念,通过这种道德观念,无能、弱小的成员才有资格在地球上生存。在第二本专著中,尼采描述了这种道德观念(他称之为“传统道德”)出现之前的社会景象。在此之前,以暴力伤人的权利来源于一个人的能力,就像动物也有记忆和许下承诺的能力一样。违背承诺的惩罚就是被暴力伤害。因此,根据尼采,施加惩罚的传统并不来自任何道德目标或理论。“坏结果”也是道德出现之前社会就存在的概念。如果人类不再自由地四处游荡和掠夺,他的暴力兽性就会转向发泄在自己身上。在第三部专著中,尼采讨论了基督教道德观念中呈现的“完美的禁欲”这一概念。尼采认为,隐藏在禁欲概念背后的只是一系列荒谬且毫无根据的迷信。即使在现代社会,这些迷信仍然试图以新的和“秘密的”形式来腐蚀人类。
【编辑】瓦格纳事件主项:瓦格纳事件
《瓦格纳事件:一个音乐家的问题》是尼采在1888年出版的第一本书,这是尼采创作的巅峰,也是他疯狂前的最后一年。在这本书里,尼采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毫无节制地攻击理查德·瓦格纳。他承认瓦格纳的作品是极其杰出的音乐成就,但他批评说它们只是文化衰落和虚无主义的产物,因而只是软弱的象征。这本书说明了尼采也是一个尖锐的音乐批评家,也为他后来思考艺术的本质和艺术对人类未来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编辑】《偶像的黄昏》主项:偶像的黄昏
偶像的黄昏:如何用铁锤进行哲学思考(G?曾-德?Merung,Oder Wieman Mitdemhammer Philosophiert)是一本极具争议的书,书名取自第四部《诸神的黄昏》(Die G?特尔德?默伦).在这本简短的书中,尼采重申并总结了许多主要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康德和其他基督教哲学家)的批评。在“苏格拉底之问”一章中,他指出,没有人能够计算生命的价值,任何试图计算生命价值的人,都只是证明他有否定生命或肯定生命的倾向。他认为苏格拉底之后的哲学发展是“堕落的”,因为那些哲学家试图用辩证法作为自我辩护的工具,而传统思想的权威性被摧毁了。他还批判了当时德国文化的单纯和幼稚,批判了许多主要的法国、英国和意大利文化代表。另一方面,这些堕落文化的代表是凯撒、拿破仑、歌德、陀思妥耶夫斯基、修昔底德和古希腊的诡辩家,尼采认为这些人比前者要健康和强大得多。在这本书的最后,告诉读者尼采正在进行一项重要的计划,重新评估人类的所有价值,并提到在尼采看来,古罗马的文明成就远高于古希腊。
[编者]反基督的主项:反基督(书)
德兰克里斯特。《基督教之旅》是尼采最著名也是最有争议的作品之一。在这本书中,尼采对基督教道德展开了论战式的批判。后来尼采作为反基督教狂热分子的形象主要来源于这本书。在这本书里,林尼收集了以往作品中对基督教的各种批判,却换成了讽刺的笔调,来表达他对基督教伦理中奴隶道德和高尚的古罗马道德的败坏的厌恶和憎恨。
他引用了基督教的一些元素——比如福音书、保罗、殉道者、牧师和十字军。他认为这些都是对奴隶道德的怨恨,基督教试图以牺牲更强大的道德为代价来宣扬软弱和不健康。
“神爱世人有一个前提,就是世人要信他;谁不相信这份爱,谁就给他一个邪恶的眼神作为威胁!
"
在这样一种极端的批判风格中,尼采不忘批判耶稣基督和其他许多重要的基督教象征。因此,这本书抛弃了他其他作品中相对中立(虽然还是很激动)的分析风格,转向了事实完备的论战式批评。尼采还提出了一套“反基督”的道德来改造未来:重新评价一切价值。例如,尼采指出:
4.上帝存在的条件:
“没有智者,上帝本身就不可能存在。”路德这样说,是有道理的;然而,“上帝不能没有愚人而存在。”这句话,路德没说过的那种!
血的真相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一个信徒在他的神学论点被驳倒的时候说这样的话作为掩护:“信仰宗教终究是一件有德的事情!”
殊不知,在基督教最完美的时期,有非人的宗教裁判所和杀人不眨眼的十字军,这一切都显示了用鲜血书写教义的残酷,教义中对地狱的信仰是不道德的信仰。
-尼采,反基督者
[编辑]“看!这个男人“主项:看!这个人
尼采发表了《看!在1888。Ecce Homo是一本风格独特的自传。有些章节甚至以“我为什么这么聪明”、“我为什么这么聪明”、“我为什么写了这么好的书”为标题。自传主要描述的是尼采哲学思想的发展经历,而不是尼采的个人生活。书中突出了尼采研究各种哲学传统的计划,却很少提及他关于哲学与文学的分野,以及哲学与个人特质、身心的冲突的理论。尼采试图将他的许多哲学思想与他的身体外貌联系起来,偶尔他会故意用极其谦虚的评论来描述自己,甚至表现出一种半开玩笑或自我吹捧的风格(这也是对苏格拉底谦虚的讽刺)。在描述完自己之后,尼采声称世界上所有的美德都已经呈现在他面前(包括他父亲的早逝和他非凡的视力——以证明他的辞职),他还对自己的所有作品进行了简要的评论。最后一章叫做“我为什么是命运”。在书的最后,尼采告诉读者,“永恒的轮回”和“对所有价值的重新评价”是他哲学研究的中心。
【编者】《尼采反对瓦格纳》出版于1888年底,《尼采反对瓦格纳:来自一位心理学家的档案》(Akten Stü ckeeines Psychologen)收录了尼采在1878和1887之间写的一系列关于瓦格纳及其音乐的评论。这些文件说明了尼采和瓦格纳的美学差异,描述了瓦格纳的音乐是如何逐渐被基督教、雅利安人至上主义和反犹太主义所腐蚀的。
[编者]未发表的笔记主要项目:权力意志(书)
这些年来,尼采写了很多手稿和笔记,尤其是描述他的哲学思想的发展。尼采死后,尼采的姐姐伊丽莎白成为这些文件的合法继承人,她收集了这些手稿,并以《权力意志》的名义出版。
后来的研究发现,伊丽莎白对这本书做了大量的操纵,包括极其选择性地选择手稿和任意改变段落顺序。所以目前主流学术界认为伊丽莎白编著的这本书属于修正主义的修改版,只不过是她用哥哥的作品作为媒介,承载了自己的政治观点。尼采在世时一直痛恨自己的手稿被这样篡改。此外,伊丽莎白日后还进一步篡改哥哥的作品,以迎合纳粹思想。这些记录证明尼采后来被等同于法西斯主义和反犹主义,这可能是伊丽莎白篡改的结果。
1960年代,学者马志诺·蒙蒂纳里和乔治·柯利出版了第一本尼采的笔记本,对其进行了重新检查和详细整理,并按时间顺序对尼采的手稿进行了整理(伊丽莎白和彼得·加斯特按主题分类,擅自添加标题、剪切粘贴段落,甚至在没有注明的情况下添加了其他作家的文献,误导读者以为是尼采写的)[14]。
[编辑]影响力
德国魏玛的尼采档案馆收藏了大量尼采的著作和手稿。尽管以分析哲学为主的英美国家直到20世纪下半叶才开始关注尼采的著作,但尼采对20世纪的哲学,尤其是欧洲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尼采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在于他试图揭露社会现存价值的本质。尼采指出了人的动物性和欲望在塑造人的行为中的作用,这也极大地影响了后来的心理学家如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和卡尔·荣格。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理论中重视心理力量的部分也受到尼采权力意志理论的影响。
尼采不仅深深影响了后来的存在主义,也影响了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和诠释学。尼采的“上帝死了”成为存在主义的中心论点:如果没有上帝,就没有必然的价值或道德法则。而如果没有必要的价值或道德法则,人类该如何对待自己?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尼采的思想开始与纳粹主义和反犹主义联系在一起,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的姐姐伊丽莎白篡改了他的作品。伊丽莎白甚至主动与纳粹合作,有选择地解释尼采的理论,为针对其他种族和国家的战争和侵略辩护,尽管尼采本人明确反对反犹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