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杀死恐龙
什么是恐龙?
在古代,地球上曾经生活着一群奇怪的生物——恐龙。他们统治了地球,活了将近一万五千年,最后神奇地灭绝了。我们今天对恐龙的一切了解都来源于恐龙化石。
恐龙种类繁多,形态和习性也大相径庭。其中,大的可以有几十头大象加起来那么大;小,但几乎像一只鸡。就食性而言,恐龙有温和的素食者和凶猛的食肉者,也有既吃素食也吃荤素的杂食性恐龙。
恐龙是曾经统治地球的爬行动物。目前已知的恐龙种类有800多种,分为双翅目和鸟类双翅目两大类。其中,有素食者,也有肉食者;有的比较笨,有的比较灵活;有的在陆地上爬行,有的跳跃奔跑,有的在空中飞翔。近年来,一股挖掘、研究和开发恐龙的热潮在全球悄然兴起,并引起了生物学家、地理学家、社会学家甚至哲学家的关注。
世界上恐龙资源最多的国家是中国、美国、加拿大、蒙古、阿根廷和巴西。中国最著名的地方有湖北郧县、内蒙古二连浩特、河南西峡、四川自贡、云南禄丰、广东河源。真正能和河源市比的,只有湖北省郧县。专家实地考察发现,湖北省河源市和郧县的恐龙资源有两个共同点。第一,第一次发现恐龙蛋是在20世纪70年代,而真正大量发现恐龙蛋是在1996年3月。二、湖北郧县1997年7月发现恐龙骨骼,经专家鉴定为“中国第一个龙蛋共生地,世界上非常罕见”,而河源市1999年7月发现龙骨化石,为中国第二个龙蛋共生地。
早期发现
虽然恐龙化石已经在地球上存在了几千万年,但是直到十九世纪人们才知道地球上曾经存在过这样一种奇怪的动物。第一块恐龙化石是由一位名叫吉迪恩·曼特尔的英国医生发现的。曼特尔博士通常有收集岩石和化石的爱好。公元1820年,他和妻子玛丽安发现了一些嵌在岩石中的巨大牙齿。曼特尔博士从未见过如此大的牙齿。当他在附近发现更多的骨头时,他开始认真研究这些不寻常的发现。经过一番努力,曼特尔博士得出结论,这些牙齿和骨头应该属于一种巨大的爬行动物。他给这种不知名的动物命名为禽龙,它最初的学名是鬣蜥的牙齿。不久,在英国发现了两种巨型爬行动物的骨骼,它们分别被命名为班龙和森林龙。直到公元1841年,这些巨型爬行动物才有了它们的正式名称。当时,一位杰出的科学家理查德·欧文爵士将它们命名为恐龙,其学名意为可怕的蜥蜴。从此揭开了恐龙研究的热潮,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对挖掘恐龙产生了兴趣。
恐龙时代的场景
恐龙在1.5亿年前就生活在地球上了,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地球的环境发生了许多变化。原本连为一体的盘古大陆逐渐漂移,分裂成我们现在熟悉的形态。这些大陆漂移到世界各地后,气候和环境也发生了变化。陆块漂移,加上气候变化,造成了地球上植物物种的巨大变化。但是因为这些变化是在非常长的时间里逐渐形成的,所以生长在其中的动物还是能够很好的适应。在恐龙时代早期,蕨类植物组成的矮灌木是地球上的主要植被。后来,高大的针叶林和低矮的苏铁丛林取代了蕨类植物,成为地球上主要的植物景观。不久之后,第一批开花植物出现了,地球上的植物景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时恐龙赖以生存的许多植物和花卉今天仍然生存在地球上。
大怪物和小脑袋
很多人认为恐龙都是和巨树一样高的巨人。事实上,很多恐龙体型娇小,还没有人类的膝盖高。在地球上出现过的陆生生物中,食草的蜥脚类恐龙体型最大,腕龙是其中的佼佼者。腕龙重约70吨,长22米。它的高度是12米,相当于四层楼的高度!最近,人们发掘出了比腕龙更大的恐龙化石——龙和超级龙。据计算,超级龙比腕龙大三分之一,死前体重可能有二十头大象那么重!与这些温和的庞然大物相比,美丽的颚龙要敏捷轻盈得多。巨齿鲨是一种小型食肉恐龙,体重可能没有猫重。
长颈怪物
梁龙和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最大恐龙之一的马门息龙,都属于蜥脚类动物。梁龙的脖子和尾巴特别长。相比之下,他的头很小。虽然这看起来很奇怪,但正好符合他们的生活方式。长长的脖子使梁龙能够吃树顶的叶子,比如当时常见的针叶树叶子。小脑袋使梁龙很容易潜入灌木丛,吃其他恐龙很少吃的植物。这种觅食技能只能通过梁龙强壮、轻盈、柔软而灵活的脖子来实现。当梁龙吃完一个地区所有的食物后,它们会一起四处寻找新的食物。当梁龙被食肉恐龙攻击时,它们强壮的躯干和鞭状的长尾是它们最好的防御武器。
古老的脚印
恐龙除了留下化石作为生存的证据,还在地表留下脚印。这些脚印是恐龙走过松软泥泞的河岸寻找食物和水时留下的。后来,这些脚印被太阳晒干变硬,雨水和洪水携带大量泥沙掩埋。慢慢地,它们变成了化石。这些化石被称为遗迹化石,因为它们不属于动物的身体。遗迹化石提供了许多关于恐龙行为方式的信息。例如,在一大群相同的脚印中间,常常会发现一些较小的脚印。科学家推测,这些小脚印可能是恐龙成群活动时,被保护在中间的小恐龙留下的。
恐龙的食性
很多人认为恐龙都是可怕的食肉动物。其实很多恐龙都是温和的食草动物,只是在树间穿梭,在树梢撕扯树叶吃。有些恐龙和人类一样,是既吃肉又吃植物的杂食动物。至于食肉恐龙,它们不只是吃恐龙,任何会动的东西,比如昆虫和鸟类,都是它们的猎物。从恐龙化石遗迹中,我们可以知道许多恐龙生前的饮食习惯。最重要的线索之一来自恐龙颚骨和牙齿的形状和排列。此外,整个恐龙骨架的形状也能提供一些线索。例如,食肉恐龙通常有一个大脑袋和一个短而有力的脖子来撕掉猎物的肉并吃掉它。另一方面,大多数食草恐龙都有长长的脖子,这使得它们更容易以树顶的树叶为食。
关于“恐龙”的信息(2)
第一块恐龙骨骼化石是由英国牛津博物馆的管理员罗伯特·普劳特于1677年发现并收集的。一百多年后,许多探险家和学者发现并研究了属于恐龙的化石,但几乎没有一个得到正确鉴定。
1841年,古生物学家理查德·欧文根据一些大型爬行动物化石标本首次提出了“恐龙”一词,该词来源于希腊语“deinos”(意为恐怖)和“sauros”(意为蜥蜴),被日本和中国学者翻译为“恐龙”。
“恐龙”的概念问世后,学者们对发现的恐龙化石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鉴定,并进行了进一步的发掘工作。亚洲恐龙的发掘直到20世纪后才进行。中国最早的恐龙化石发现于1902年(黑龙江),随后在全国很多地方发现了大量恐龙化石,包括云南禄丰、山东莱阳、四川自贡、西藏、内蒙古等地。陆丰、自贡也分别建立了恐龙博物馆,并于1991举办了“陆丰首届恐龙节”。中国堪称“世界恐龙国”。
到目前为止,有2000多块恐龙化石(包括骨头、牙齿、皮肤、蛋、粪便、脚印等。)在世界各地挖掘。经鉴定,有2目7亚目350余属800余种(有学者认为地球上存活下来的恐龙数量在900 ~ 1200属之间),中国有80余属。
已经发掘出的最早的恐龙化石大约在2 . 3亿年前。一般认为,恐龙是从最初的鳄鱼中分化出来的。起初,恐龙是一些两足食肉恐龙。到三叠纪末,恐龙的进化分支基本建立。到侏罗纪末期,恐龙大发展,在种类和数量上都超过了三叠纪的先驱,成为地球上真正的统治者。广泛的适应性辐射也出现了。
“恐龙”不是一个分类学术语,而是一个通俗名称。恐龙有两大类:
1.蜥脚类动物(sauropods)的主要特征是组成腰带的髂骨、坐骨和耻骨的结构与其他爬行动物相似,即三枪或三枪的腰带。它分为两个子目:
(1)兽脚亚目:霸王龙、恐爪龙、瘦龙、细龙等。
(2)蜥脚类:梁龙、雷龙、禄丰龙、马门溪龙等。
2.扑翼机的主要特点是带骨结构与鸟类相似,耻骨向后,即四射或四放带,也有前牙和颊肌。它分为五个子目:
(1)鸟脚亚目:禽龙、鸭嘴龙等。
(2)角鼻龙:原角龙、角鼻龙、鹦嘴鸟等。
(3)甲龙:节龙、棘龙、甲龙等。
(4)剑龙:剑龙等。
(5)狮子座目:厚头龙等。
恐龙在6000-7000万年前的中生代白垩纪晚期——新生代古新世早期全部灭绝。这个在地球上生活了一亿多年的古老动物群体,在地球上神秘消失,引起众多学者猜测和解释其原因,至今尚无定论。有几种解释在当今科学界仍然占有一席之地:小行星撞击理论(贝克勒理论)、周期性灭绝理论(涅墨西斯理论)、气候恶化理论、群落演替理论等。这些解释之所以不被认可,主要原因是无法自圆其说,无法完美解释恐龙为何在约500 ~ 654.38+0万年灭绝。
很多爬行动物灭绝的原因,比如恐龙,在动物学教材里有描述,属于气候恶化理论,是渐变理论。怀疑论者认为,恐龙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对各种环境形成了相当的适应能力,否则早就被淘汰了。地球气候的恶化应该是渐进的或者局部的,恐龙似乎可以慢慢适应或者避免。中生代早中期,地貌和气候发生了很多重大变化,恐龙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即使地球气候恶化会导致恐龙灭绝,也是局部的。全世界都不是这样。还有一些气候变化不大的小区域,那里的恐龙不会和其他地方的恐龙同时灭绝。总之,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还不清楚,相信恐龙家族消亡之谜总有一天会解开。
近半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们积累了一些关于恐龙生物学特征的资料。
恐龙的四肢(尤其是腰带)与哺乳动物相似(即能在身体下直立,在地面上“昂首阔步”地行走或奔跑。一般体型的恐龙(体长几米到十几米)通常步幅在2.75 ~ 5米左右,奔跑时可达5 ~ 8米;小型恐龙的奔跑速度可达35 ~ 40km/h,大型恐龙的奔跑速度可达15 ~ 20km/h,最慢的也只有3.5km/h..
大多数恐龙是食草动物,它们吃得很多。几吨到几十吨重的蜥脚类动物一天吃了一百多斤,甚至一吨多。食肉恐龙的种类和数量都很少。据统计,每100只恐龙中,只有3 ~ 5只为食肉恐龙。
恐龙是卵生动物,少数可能是卵生的。在生殖期,雄性往往会为争夺雌性而争斗,或者用委婉的喉音引诱配偶。鸡蛋直径80 ~ 300毫米,壳厚2 ~ 7毫米。大部分是阳光孵化的,也有少数可能像母鸡一样孵化。有些刚孵出的幼恐龙发育良好,可以自由活动;还有的发育不全,身体虚弱,需要母亲精心照顾和喂养一段时间才能独立生活(比如鸭嘴龙也叫“慈母龙”)。恐龙一般能活几年到几十年,少数能活长达百年。
科学家通常认为恐龙是“恒温动物”,但现在有学者认为部分恐龙可能是“恒温动物”。美国著名脊椎动物古生物科学家巴克认为,温血动物的能量转换率低,哈弗氏血管少,哈弗氏血管是骨骼中钙、磷的交换场所,而温血动物的骨骼中有丰富的血管满足能量代谢的需要。在比较了蜥蜴、恐龙和哺乳动物的长骨研磨板的显微结构后,巴克认为恐龙可能有“恒温器”。恐龙在行走和奔跑时,通常依靠长尾、长颈、体表的骨板、扩大的鼻腔和大脑中的大静脉窦来散热。
恐龙的体表有鳞片,有些可能有羽毛或多毛的皮肤衍生物,它们可能有和鸟类一样丰富的颜色,尤其是中小型物种。幼虫的颜色比成虫更耀眼,而大种的颜色单调。生活在树林中的物种以绿色、棕色或黄色混合,而荒野中的物种多为黑白花纹。
很多人认为恐龙是巨大可怕的动物,这是不全面的。有些恐龙真的很大(龙身长42.67米),但有些恐龙和鸡差不多大。
根据各种研究,恐龙的特征可以描述如下:
带内有插座,ⅱ~ⅶ推荐椎骨愈合;四足或两脚直立于体下,用趾骨在地面行走,脚趾处有3 ~ 5个爪或蹄;皮肤粗糙,覆盖有鳞片或骨甲;它是温血动物,卵生(少数可能卵生);它们大多有牙齿,多为植食性,食肉较少;头骨结构与鳄鱼相似。最近,在中国、美国等地发现了属于早新生代古新世的含恐龙化石地层。有学者推测,恐龙最后“消失”的地方很可能是在中国南方。目前有“有人看到了活着的恐龙”的说法,在科学界获得真正的恐龙活体或尸体标本之前,仍然是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