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你确定你不是在做梦?
关于梦的话题层出不穷。那些诗大家都很熟悉,比如圣人庄子白日做梦,被蝴蝶蛊惑,谁不知道他是梦里的客人,他就回营了...梦为作家和科学家提供了无尽的主题。蛇咬尾巴的梦,苯分子环状结构的发现,成为家喻户晓的化学故事。
日常生活中,梦的存在提供了无数的谈资。看看那些成语。白痴谈论梦想,柯南梦想,黄亮梦想...梦想这个词的含义总有向往,提醒你不现实。如果你做了一个噩梦,醒来后庆幸这是一个噩梦也没什么。好梦中途被打断很烦,但又恨不得回去继续做。但延续好梦的经历很少,一般都是沉入另一个梦里。
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在做梦?
在电影《盗梦空间》中,通过思考梦境和现实中场景的细微差异来区分梦境和现实,比如地板的外观、不符合现实逻辑的地方、梦中旋转的陀螺等。不得不感慨编剧和导演的观察力是细致的。很多时候我回忆起各种各样的梦(如果我还记得的话),感觉有各种各样的疑惑,比如逝去的人或者我没有的技能(飞行等)。),但是沉浸在梦想中的人从来不会怀疑他。
坐在火堆旁的笛卡尔用“怀疑”来证明上帝的存在:一切都可能是假的,魔鬼可能诱惑我,场景、食物的味道、身体的感觉都可能是梦。只有一个例外,就是我在思考,我在质疑事情本身。我周围的一切是真是假,我怀疑周围的一切是不是梦,这是肯定的。那么,怀疑就是一切存在的起点。于是,一个奠定了笛卡尔乃至现代哲学认识论开端的命题诞生了:我思故我在。
怀疑意味着用理性思考。记得上学的时候,一位尊敬的老师鼓励我们不要举手提问:没有愚蠢的问题,只有愚蠢的答案。且不说这句话对不对,至少怀疑本身就意味着思考,意味着人们开始超越感官的局限,运用理性。
的确,动物也有食欲,性也快。人比动物高级的地方在于超越和拒绝感性驱力——我们可以选择不做感官的奴隶。所以动物是有发情和兽性的,但是人要学会控制。如果有人做出不可控的极端恶劣行为,人们会说:失去人性,比禽兽还不如。
理性思维使人区别于动物,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也使人陷入神话。如果通过理性思考,你还是选择了“好梦不醒”怎么办?也叫自欺欺人。很多人觉得欺骗别人容易,欺骗自己难,但有时候恰恰相反。不止一个个体,很多人,一个国家都可能自欺欺人,否则怎么会有“集体无意识”这个词?
在日常生活中,梦还承担着许多预兆功能。在古代,有很多关于什么是好兆头,什么是坏兆头的故事。起义者也用梦来证明起义的正确性,激励起义者。《周公》已经被很多人奉为经典。人们对梦的迷信和研究表明,人们认为梦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与现实密切相关,但这种联系是什么,众说纷纭。
人们常说“梦与现实相悖”和“白天想,晚上做梦”是两种看似矛盾的解释。哪个是真的?
因此,许多关于潜意识的理论备受关注。许多人认为,通常无意识的可能比显化的更真实。弗洛伊德的《释梦》尽管受到批评,但仍成为非专业人士的流行读物。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潜意识的反映,希区柯克受此启发拍摄了电影《爱德华医生》。
格雷戈里·派克扮演的主人公被童年的阴影所困扰。在治疗自己的爱德华医生被杀后,他自己扮演了爱德华医生的角色。最后,在英格丽·伯格曼的女性爱情誓言和对他的梦的分析中找到了事件的真正原因。
从梦中醒来看似简单,但要做到并不那么容易。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知道是梦,但就是醒不过来,因为梦会想尽办法“骗”你。当有人叫醒你的时候,会有一种声音在你的梦里从遥远的天边传来的感觉。
现代心理学认为,梦的作用之一是延长,也就是说,当做梦者突然受到外界刺激时,他会当场建构一个包含这些刺激因素的梦,并合理解释梦里环境的变化。比如窗户突然变冷,做梦者会梦到掉进冰水里等等。当然,如果外界刺激太强,人就会醒过来。
拉康的理论中有一个著名的梦,一个燃烧的孩子:一个父亲在孩子的床边守了几天几夜,孩子死了。尸体周围点着高高的蜡烛,父亲睡着了,梦见孩子抓着他的胳膊,抱怨他着火了。这时,父亲醒来,发现一根燃烧的蜡烛掉了下来,烧伤了孩子的手臂。
与通常的解释相反,齐泽克引用了拉康的解释:做梦的父亲醒来不是因为外界刺激太强,而是梦中的刺激太强。父亲在梦里遇到了自己渴望的现实,那就是父亲对孩子的死感到愧疚。他父亲醒来不是因为外界的刺激太强,而是他在梦中的欲望现实比外界的现实更可怕。他的父亲在噩梦中醒来,逃避他渴望的现实。
不管意向和现实是什么关系,人们都知道梦终究不是现实。
在BBC的《神秘博士》中,有一个关于梦的圣诞特辑。几个主角沉浸在层层梦境中,如果不想醒来,就会被附在脸上的食梦生物杀死。
是的,在这个特辑里,如果你不醒来,你就会死。
电影里的人通过翻书和身体暗示(冰淇淋痛)发现自己在梦中,于是梦中的人想尽办法醒来。有时候在梦里,我们会觉得梦的方向不太对,有做噩梦的前兆。我们也会意识到我们是在做梦,我们会尽力醒来,比如我们会在梦里做一些激烈的行为,开门热情地跑,等等。
脱离梦想是人对现实世界向往的结果。
然而,什么是真实?据说眼见为实。眼见为实吗?
人们不知道在不同的人眼里,世界有什么不同。比如,人们看同样的红色,只知道色盲或色弱的人会看到不同的东西,但识别为红色的人看到的是同样的红色吗?
在同一个世界里,人和其他物种有不同的看法。猫(夜视)、苍蝇(复眼)、鸟(视)结构不同,看到的世界也不同。如果人不是其他事物,我们怎么知道其他事物眼中的世界是否真实?
所以康德颠倒了认识论,不是人认识世界,而是世界以人的方式呈现。那么,所谓的绝对真理是不存在的,只有人们眼中的真理,只有人们认识的世界。
梦境会比清醒的世界更真实吗?
豁达如李白,喝醉时也曾感叹“但愿醉后永不醒”。醉酒的状态类似于好梦,遥不可及的意图近在咫尺,这应该是很多人“梦”到的。
在一个美好的梦里,是醒来面对现实还是继续沉浸在梦里,又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