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向日本投下了几颗原子弹。
一.广岛原子弹事件
1945年夏,日本战败,但日本在冲绳等地的疯狂抵抗导致大量盟军官兵伤亡。当时美军已经制定了登陆九州和关东地区广岛的“皇冠”行动和“奥林匹克”行动计划。为了保护盟军官兵的生命,日本被迫尽快投降,以此来牵制苏联。美国总统杜鲁门和高级军事人员决定在日本投下原子弹以加速战争。
美军选择了日本的东京、京都、广岛、长崎、小仓、新潟等城市作为投放原子弹的备选目标。此前,美国、英国、中华民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7月28日,日本政府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军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造成大量平民和军人伤亡。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发布上谕,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二、长崎原子弹事件
长崎是长崎县的首府,位于日本九州岛西端,面积406.4平方公里。1945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德国法西斯于5月8日无条件投降。7月26日,美英中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迅速投降,但日本政府不予理会。8月9日,美军出动B-29轰炸机在日本长崎投下代号为“胖子”的原子弹。长崎约60%的建筑被毁,伤亡8.6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37%。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这里结束。美国用原子弹轰炸广岛和长崎,也使日本人民遭受了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略战争带来的严重灾难。日本人民成为战争的受害者,同时也经历了原子弹带来的无尽遗产。
扩展数据
原子弹是核武器的一种,它利用核反应的光热辐射、冲击波和诱发放射性来造成杀伤和破坏,以及大规模的放射性污染,阻止对方采取军事行动来达到战略目的。主要包括裂变武器(第一代核武器,通常称为原子弹)和聚变武器(也叫氢弹,分为两级和三级)。有的还在武器中放入具有诱导辐射的轻元素,增加辐射强度,扩大污染,或者加强中子辐射杀人(如中子弹)。
核武器是指利用自持核裂变或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产生爆炸,具有大规模杀伤作用的武器。其中裂变武器主要是利用铀235 (U)或钚239 (Pu)等重核的裂变链式反应原理制成,通常称为原子弹。热核武器或聚变武器主要是利用重氢(道H,氘)或超重氢(川H,氚)等轻核的热核反应原理制造的,通常称为氢弹。
1964 10 6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根据解密的数据,中国为这颗原子弹的爆炸总共花费了28亿人民币。1967年6月17日,中国成功进行了第一次氢弹试验,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讹诈政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PRC)做出了巨大贡献。
参考资料:
广岛原子弹事件-百度百科?长崎原子弹事件-百度百科
原子弹-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