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发达国家是怎么进行科普教育的?
科普作为科学、技术和教育的交叉环节,受到越来越多政府的高度重视。许多国家的政府通过政策、立法、组织和资金积极推动本国科普事业的发展。
近年来,美国政府特别重视科普,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会的推动和支持。由于美国联邦政府没有专门的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政府在科学技术领域的目标和任务分别由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国家航空航天局(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能源部和商务部承担。因此,美国国会明确要求这些政府部门和机构承担相关科普责任,并通过预算、年度报告、听证会等手段监督其科普工作的实施。
NSF科普项目资助的项目分为科技馆、媒体、青少年和社区科普三个部分。NSF主任科尔维尔认为,NSF的科普工作必须与NSF资助的科研项目挂钩,既可以扩大科普的力度和内容,也可以让公众了解NSF资助的研究及其对国家的重要性。NSF的科普项目一直鼓励项目创新。不仅如此,从2000年开始,NSF每年都会特别提出支持一些有创意但有风险的科普项目。NSF认为,只有鼓励这样的项目,才更有可能为科普开辟新的机会、手段和内容,使科普工作具有不竭的生命力。
从2000年开始,NSF科普计划启动了“探索和发现校外中心”作为其社区科普的一部分,向全国征集项目。该计划由NSF设立,旨在响应1998美国竞争力和劳动力改善法案。其宗旨是通过为初高中学生创造丰富而独特的课外和周末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以期将来成为一名技能型劳动力。NSF要求这类项目不应是学校开设的常规课程的延伸,而应探索新的教育内容和策略,使学生对正在进行的科学发现和未来的科技职业感兴趣。
NSF的科普项目资金庞大,但在科普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上一直坚持“成本分担”的原则,即对于拟支持的科普项目,NSF只提供项目所需的一部分资金(一般为总费用的1/2 ~ 1/3),其余由执行机构从企业、私人基金会等渠道获得。NSF这么做的目的是以其资助为催化剂,吸收广大民间力量支持科普事业,从而推动整个国家科普事业的发展。
如果有必要,美国政府部门和机构还将联合开展一项重大的科普活动。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然而,根据第三次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的结果,美国八年级学生的数学成绩很差,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有鉴于此,美国教育部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共同投资300万美元,于6月1997+065438+10月联合发起了“公众理解和接触数学计划”,在美国掀起了一场面向学生、家长和社区的大规模公众数学教育活动。
GLOBE project是一个有益于环境的全球性学习和观察项目,是由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发起的国际环境科学和教育项目。其目的是提高全世界年轻人的环境意识,增强他们对地球的科学认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和科学成绩。该计划得到了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环境保护局、内政部、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以及其他政府部门和机构的支持。因为他们的参与,计划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包括美国在内的约65,438+000个国家的6,000多所学校参与了该计划组织的活动。
美国政府卓有成效的科普工作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确实把科普作为政府义不容辞的重要任务,并始终不懈努力。他们把科普当成符合国家利益的事业,把政府在科普上的支出当成未来高回报的投资,而不是纯粹的付出。美国科普的成功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
为了实现教育公平的理念——如何关注科普中的贫困人群
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这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长期以来,为了实现教育公平的理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和许多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贫困人群的教育。体现在科普教育上,他们特别重视对科技困难人群的科普。
所谓科技困难人群,是指由于性别、生理、经济等原因,接受科技教育较少、从事科技相关工作的人群或阶层,主要包括妇女、农村和边远地区人群、残疾人、少数民族等。
事实上,美英等发达国家重视对科技困难人群的科普,不仅仅是出于实现教育公平的最初想法,更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近年来,发达国家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短缺问题。因此,政府也希望通过科普活动,引起有需要的人对科技的兴趣,让他们将来投身科技事业(至少不会是学科盲),弥补科技人才和技术劳动力的不足。例如,在科普工作中,政府对妇女、少数民族或经济落后地区的人口、残疾人给予特别关注,并给予优先支持。发达国家有很多针对女性的科普活动。英国贸工部科技办公室专门成立了“向女性推广科学、工程和技术”项目组,协调和推动面向女性的科普工作。为了解决女性在技术行业就业较少的问题,荷兰在上世纪80年代成立了一些女性青少年俱乐部。美国和英国也特别重视对少数民族和农村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根据中国少数民族人口不断增加的趋势,美国和英国政府也把少数民族青少年作为重要的科普对象。比如英国在1995建立了“非洲-加勒比科技网络”,加强对黑人社区的科普工作。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科技馆项目几乎都是以方便和吸引困难人群为重要考虑,一些科普项目也是专门为残疾人安排的。作为一个民间科技团体,AAAS长期致力于提高残疾人的科技教育和就业水平,并在早期实施了“科技与残疾人”项目。它协助美国的残疾人组织开展社区科普项目,资助适龄残疾青少年参加社区科普活动或在家与家人一起开展动手科普活动。
事实上,对于科技困难人群来说,仅仅给予他们平等的科技教育机会是不可能改变他们在科技方面的弱势地位的,因为他们在身体、禀赋、社会经济地位等方面都不同于正常群体。因此,在科普方面,也需要适用美国社会学家罗尔斯提出的弱补偿原则,在科普资源分配上对科技困难人群给予弱支持,对困难人群给予优先支持,才有希望缓解这一问题。要实现这个目标,即使是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也有很长的路要走。
儿童科普活动丰富多彩——国外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美、英、日等国在抓大中小学正规科学教育的同时,积极发展青少年校外科普教育。在这些国家,许多科技馆和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散落在学校和社区,为青少年提供了自己探索科学的场所和机会;在政府的支持下,电视台不断推出有趣的科普节目;高档科幻书刊琳琅满目,赢得不少年轻读者;科普专业机构、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还经常为青少年安排科普讲座、科技博览会、科技设计发明大赛、实习调研等科技活动。这些都是学校教育力所不及的。它们丰富了青少年的科技经验,开阔了他们的科技视野,在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兴趣、创造力和想象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美英两国推动青少年科普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弥补学校科学教育的不足,甚至希望通过科普活动来纠正学校科学教育的一些失败。科普工作做得好,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比如美国,有300多个动手的科技馆,每年有多达654.38+0.35亿人参观科技馆,比去看各种体育赛事的观众加起来还多。
科普活动还有一个潜移默化但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吸引对科学学习没有兴趣和热情的青年学生。许多讨厌在学校上科学课的学生在参加科技馆的动手科学探究活动后,改变了对科学的看法。西方国家青少年的科普工作之所以发达,是因为他们在追求趣味性和多样性方面的不懈努力。这一努力的成功取决于三个条件。首先是政府的倡导和支持。二是科普项目机构本身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比较强。三是参与科普的社会团体和个人多种多样,具有多元的社会组织基础。
与此同时,美、英等国还通过举办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的科技活动,组织教师到科技馆、研究机构和大学接受研究和实验培训,充分发挥家长和教师对青少年的科学引导作用。许多科学家声称他们最初对科学感兴趣,他们的父母和老师在鼓励、支持和引导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发达国家青少年科普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注重科普与学校科学教育的融合。这种整合有助于解决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实施的科普计划非常重视科普与学校科学教育的联系,鼓励科普项目机构聘请中小学教师参与项目工作,如担任项目顾问团队成员、参与项目开发和评估团队、编写科普项目的学校外展材料等。美国等国家青少年科普工作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重趣味性和多样性。科普活动有趣,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欲望。多样化确保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角度接触科学。近年来,英国研究委员会通过鼓励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在中小学开展活动来支持中小学的科学教育。他们的科研人员常驻项目每年都要向中小学输送大量博士生,与师生一起开展科技活动。
简而言之,我们说美国等国家的学生动手能力强,善于创造性思维。既有学校教育方面的成绩,也有对科普工作的巨大贡献。目前我国正在开展素质教育,但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应该是大教育,应该包括学校教育和对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如果说我们的学校教育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需要改革的话,我们对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就更弱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就更大了。素质教育对我国青少年科普工作提出了挑战,也创造了发展机遇。随着我国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学生的课业负担将逐步减轻,学生及其教师和家长将越来越希望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以增加他们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因此,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加快我国青少年科普事业的发展势在必行。
中国人科学素养落后二三十年。
■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个人迷信求签证■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人迷信星座。
■五分之一的人迷信梦境■只有五十分之一的人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
晨报讯广州专讯在"广州科普论坛"上,前天揭晓了一份关于中国科普的报告。
现状的调查数据带来了很多触目惊心的数字——在中国,两个人中有1的人迷信求签证;4人中,1人迷信星座;五个人中,1是迷信周公的。而中国50个人中只有1个人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比发达国家落后二三十年。
这份由中科院等机构权威专家完成的研究报告指出,2003年,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仅占其个人素养的1.98%。虽然与90年代的0.3%相比有一定增长,但仍处于非常落后的局面。2000年,美国公众的科学素养已经达到17%。
与科学素养水平低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人的迷信水平,无论是老、中、青,几乎都可以有自己的迷信活动,而中国人参与各类迷信活动的程度之高,从以上惊人的数字可见一斑。
中国科学院科技馆馆长、博士生导师王嵎生研究员认为,中国迷信的普及程度远远好于科学,这不仅受传统文化负面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国家过去没有为科普确立完善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也忽视了科普对公民素养的重大意义。2003年全国人均三级财政科普经费的三分之一不到0.2元。目前国内最好的科普场馆还没有台湾省省排名前三的科普场馆规模大。中国每40个大陆公民中只有1个接受过科普教育,而在日本,每2个公民中就有1个参观过科普场馆。羊城晚报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