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批评

心理批评

心理批评是借助心理学尤其是精神分析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解释文学活动的一种方式。这是从研究外部世界到分析内部世界的转变,透过文本的现象或“症候”可以看到更内在的真实意义。文学是一门人学,始终与精神世界相关,涉及内心意识、本能、焦虑、欲望、精神分裂、情感、想象、梦想等心理因素。

中国古代就有周公心理分析的先例。明代李贽的《童心论》以真正的童心诠释了真正的文学创作,发人深省。然而,随着20世纪心理学的蓬勃发展,各种心理学理论应运而生。这些理论的一个重要维度是对文学现象的研究,从而形成了对文学活动的心理批评模式。同时,这种模式不断延伸到文学批评和理论中,对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学研究者有意识地借鉴心理学理论来阐释文学,因此心理批评成为文学阐释的重要方法之一。

心理批评涉及广泛的文学活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作家及其创作心理进行批评,挖掘作家的创作个性,甚至作家的病态心理;二是分析作品中的形象,既讨论作品中人物的行动和内心精神世界,又讨论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与人物内心精神世界的关系;三是研究读者接受作品的心理动机和效果。

心理批评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弗洛伊德、荣格、拉康等人。他们都是心理学研究的专家,但也都充分重视文学艺术,提出了相似但又各具特色的文学批评模式和阐释话语。作为奥地利的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提出了无意识、普遍性、人格结构和梦的理论,尤其是俄狄浦斯情结和恋母情结。他对文艺作品的解读,是为了追求他的精神分析。他对文艺活动的精神分析涉及作家、人物、欣赏者等。,并论述了作家与精神病人的类似关系。他认为文学创作是欲望冲动的一种表面表现,欣赏是欲望的一种替代性满足。他分析了达芬奇、莎士比亚、詹森、陀思妥耶夫斯基、茨威格等作家及其作品中人物的创作心理,特别关注作家的病态心理以及作品中人物的幻觉和梦境。荣格是弗洛伊德的学生,但后来因为不同意老师的普遍性理论,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理论。所谓集体无意识,是指一种普遍的心理功能,不是个体获得的,而是祖先遗传的。它通过神话、传说、童话中的原型意象对个体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样,荣格用集体无意识理论来解释文学事实,并通过分析反复出现的叙事模式、人物或形象、主题等。在文学作品中,他进一步发掘了集体作品的原始精神意义,从而揭示了文学作品的价值。拉康的批评受到了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但他并没有把无意识作为最初的决定因素,而是从结构和语言学方面切入了人的主体问题。他认为不是无意识决定语言,而是语言决定无意识、能指和所指,人的主体只是一种语言的建构。因此,在文学批评中,他注重语言能指的重要性。

心理批评影响很大。它已融入各种文学批评之中,对当代文学理论和批评仍有重要影响。荷兰将其引入读者的阅读过程,文化研究、女性主义批评和后殖民批评都在不同程度和方面结合了这一文学阐释模式。

【原著经典选读】

龙洞山人叙说《西厢记》,结尾说“知之者不称我稚气。”童心的人是真诚的;如果童心不可或缺,真诚也是不可或缺的。童心者,绝假天真,初念之初心也。丈夫失去了童心,就失去了真诚;如果你失去了你的心,你就失去了你真正的人。人非真,无始。

男孩,生命之始也;童心在初心。老公的初心,我可以失去,但我的童心却失去了。当初盖方耳闻目染,专注其中,却失去了童心。它的长度也有道理,从气味到里面,但主要是在里面,童心就没了。久而久之,真理有所耳闻,受益越多,了解和感受越多,受益越多。所以你怎么会知道名声的美好,你想推广,却童心未泯。明知道名字不美可以丑,却有掩饰的欲望,童心尽失。听到的道理,都是从多读书,知道道理来的。古代圣人,不识字吗!但是,不读书,童心就固若金汤。多读书,也是为了保护这份童心,让它不至于失去耳朵,除非读书人多读书明白道理,克服障碍。既然丈夫和学者通过多读书明白义来阻碍自己的童心,为什么圣人要用多读书来陈述,以学者为障碍呢?童心为障,故为言,言不由衷;见而行政,则政无根;为语言写作,语言达不到;你要一句德,你得不到。那又怎样?童心未泯是一种壁垒,但从外表闻出真相也是一种心。

既然丈夫以真理的气味为心,那么说出来的都是真理的话语,而不是来自童心的话语。文字虽然辛苦,但对我来说算什么?难道不是有假人的假话,而是假的东西,假的话?如果你掩盖了这个人,你就不是假的。如果你用虚假的话和一个假人说话,假人会很开心;有了虚假的东西和虚假的人性,假人就快乐了;拿着假文章和假人说话,假人会开心;如果一切都是真的,你不会喜欢的。如果全是假话,侏儒会反驳吗?世间虽有佳作,但难得其佚于假人而不见于后人!这是什么?世界上没有什么不是出于童心。如果孩子的心一直在,真理就行不通,气味就站不住,任何时候都不会有文字,任何人都不会无知,任何人都不会创造出形体而不是文字。诗歌为什么要成为古代的《文选》,文学为什么要成为先秦的?下至六朝,成近体说,成传奇说,成学派说,成杂剧说,成西厢歌说,成水浒说,古今皆有,时代先后论。所以因为感受到了童心,所以说的更多的是六经,更多的是语言和孟子。

——李志。辛[m]//童欣。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三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7-118。

空想家小心翼翼地在别人面前隐藏自己的幻想,因为他认为自己有理由对这些幻想感到害羞。现在我想补充一点,即使他告诉我们他的幻想,他的泄露也不会给我们带来快乐。当我们知道这种幻想时,我们会感到厌烦,或者至少是厌烦。但是当一个作家把他的剧本放在我们面前,或者把我们认为是他个人的白日梦讲给我们听的时候,我们会感到很大的快感,这可能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一个作家如何做到这一点是他最深的秘密;诗歌最根本的艺术,就是用一种手法来克服我们内心的厌恶。这种厌恶感无疑与每个个体自我和许多其他自我之间的隔阂有关。我们可以猜测这种技术使用的两种方法。作者通过改变和伪装来削弱他的利己主义白日梦的本质,并在表达他的幻想时给我们提供纯粹的享受或乐趣,从而收买我们。我们把这种乐趣命名为“* * *产品”,或者“预感* * *”;给我们提供这种乐趣,就是让我们有可能从更深的精神源头获得更大的乐趣。我认为,一个创造者所提供的一切美好* * *都具有“预感* * *”的性质。其实一部虚构的作品给我们带来的享受,是因为我们精神紧张的释放。甚至这种影响也不小,部分原因是作家让我们能够从作品中享受自己的白日梦,而不会自责或害羞。

弗洛伊德。创造者与白日梦[M]//鲍华福等《弗洛伊德心理学与西方文学》。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 143-144。

陀思妥耶夫斯基手稿和妻子日记的出版,使我们对他在德国沉迷赌博时的生活插曲有了清晰的认识,这被视为他* * *病态的发作。这种不寻常的没有价值的行为有很多合理化的地方。就像神经症患者经常发生的那样,他的罪恶感以债务负担的方式表现出来,他可以在赌桌上赢钱,以免回到俄罗斯时被债权人逮捕。这只是一个借口。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机智足以认识到这个事实,他也承认了这一点。他知道自己主要是为了赌博而赌博——主要是游戏本身。他因冲动而做出的荒唐行为的所有细节都表明了这一点,但也表明了别的东西。我不会停止,直到我失去一切。对他来说,赌博也是一种自我惩罚的手段。他一次又一次地向年轻的妻子保证,或者以他的名誉保证,他再也不赌了,或者有一天,他再也不赌了。但是,就像他妻子说的,他从来不遵守诺言。当他的损失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极其贫困时,他却从中获得了持续的病态满足。事后,他在她面前责骂羞辱自己,让她鄙视他,让她为嫁给这样一个恶习不改的罪人感到惋惜。当他用这种方式卸下良心的重负时,第二天他就会故态复萌。他年轻的妻子已经习惯了这种恶性循环,她注意到有一件事可能是拯救他的真正希望——他的文学写作——当他们失去了一切,当他们典当了最后的财产,他的写作就会变得非常优秀。她当然不明白为什么。当他的罪恶感通过对自己施加惩罚而得到满足时,对他作品的限制就变得不那么严格了,这样他就可以沿着成功的道路前进几步。

切·文博。弗洛伊德文集:第7卷[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4: 154。

以汉诺德打佐伊·格拉迪沃的手为例,他为了通过实验证明鬼魂的身体是否有问题,找到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理由。这不就是佐伊小时候经常玩的“打闹”游戏的再现吗?请再考虑一下。格拉迪沃问考古学家是否记得两千年前和他一起吃过饭。如果我们再看一遍他们的童年历史——女孩还记得,但年轻人似乎已经忘记了,那么这个令人费解的问题突然似乎有了一些意义。这个发现让我们顿悟了。这位年轻的考古学家对格拉迪沃的幻想可能是他被遗忘的童年记忆的一个缩影。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他的幻觉就不是想象的随机产物,而是由他已经忘记但实际起作用的童年印象决定的,只是他自己没有意识到。我们应该可以详细揭示他幻想的来源,虽然只能推测。比如他想象格拉迪沃一定是希腊血统,也许是受人尊敬的名人,比如谷神的一个牧师的女儿。这似乎与他知道她有一个希腊名字佐伊,来自一个动物教授的家庭是一致的。如果阿诺德的幻想是记忆的变体,从佐伊·伯特伦提供的信息中,我们有希望找到那些幻想的根源...

就这样,她很坦白的告诉我们,他们童年的友谊变成了什么。在她的地方,这种友谊逐渐发展,最后她完全爱上了,因为一个女孩必须有一个地方来放置她的感情。聪明清纯的佐伊小姐已经把自己的想法清晰地暴露给我们了。虽然,对于一个性格健全的女孩来说,初恋总是冲着父亲佐伊去的,家里除了父亲没有别人,这样做比较容易。然而,她的父亲没有给她留下任何感情财富,他把所有的兴趣都投入到了科学事业中。因此,她不得不把目光投向周围的人,尤其是她的年轻伙伴。当他不再关注她时,她的爱没有动摇,反而加强了,因为他开始变得像她父亲一样,专注于自己的科学事业,从而远离生活和佐伊。就这样,她又在爱人身上找到了父亲的身影,并把同样的感觉倾注在他们身上,或者我们可以说,在她的感觉里,我们认同了他们。这使她能够在不忠中保持忠诚。我们这里做的精神分析听起来有点松,那为什么要做呢?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很有代表性的证据。佐伊在形容前伴侣的情绪变化很悲伤时,称他为始祖鸟,这是动物考古学中的一个术语。她只用一个特定的词概括了两个人的身份。她用同样的话抱怨她爱的人和她的父亲。

切·文博。弗洛伊德文集:第7卷[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4: 23-24。

艺术家是否明白他的作品是在自己内部产生、发展和成熟的,或者认为这是他的发明,这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其实他的作品就像孩子和母亲一样脱胎于他。创作的过程具有母体的特征,创作作品源于深层无意识——我们可以说源于母体的王国。只要创造力盛行,生命就不是被意识意志所统治,而是被无意识意志所统治,自我被卷入暗流之中,完全沦为人类事务的无助旁观者。创作的进步成了诗人的命运,影响了他的心理。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浮士德是什么?他基本上是一个象征。我这样说,并不是说他是某个东西的众所周知的类似物,而是说他是深藏在每个德国人灵魂深处的某个东西的显现。除了德国人,我们能想象还有谁能写出浮士德和查拉图斯特拉吗?两人都拨动了震撼德国人心灵的心弦,正如基克哈特所说,他们激发了一种“原始形象”——全人类的医生和老师的形象,或者说是具有无穷魔力的医生和老师的形象。这是圣贤救世主的原型,也是妖师、骗子、贪官、恶魔的原型。这种形象从历史开始就秘密潜伏在无意识中。一旦时局动荡,重大失误把社会引入歧途,就会被唤醒。因为当迷路时,人们会觉得需要一个向导或老师,甚至医生。诱人的谬误就像毒药,有时候还能治病,但救世主的影子会变成恶魔般的毁灭者。这种对立的力量作用于神话中的救世主本人,而救治伤病员的医生就是伤者本人。古代的例子是凯龙星。在基督教中,是大医主耶稣的自伤。足够的特征表明浮士德安然无恙,这意味着他并非道德问题鞭长莫及。如果一个人可以把自己的人格一分为二,他可以像浮士德一样高尚,也可以像梅菲斯特一样恶毒。只有这样,他才能感受到“完全超越善恶”。梅菲斯特被骗走了奖金——浮士德的灵魂,正因为如此,他代表了百年后的血腥报应。但现在谁愿意认真相信诗人会说出所有的宇宙真理?如果他们能做到这一点,我们该如何看待艺术作品?

就它而言,原型中没有善恶之分。道德中立,像古代的神一样,只有接触到有意识的头脑,才能分出善恶或者成为似是而非的混合物。是有益于善还是有益于恶,是已知还是未知,都将由意识倾向决定。像这样的原型意象很多,但只要不是通过摆脱中立而活跃起来,就不会出现在个人的梦境或艺术作品中,一旦意识生活一边倒或采取错误的态度,这些意象就会“本能地”上升到艺术家和先知的幻想和梦境的表层,恢复个人或时代的精神平衡。

荣格。人,文艺中的精神[M]。孔长安,丁刚,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102-104。

《尤利西斯》作为一个整体,并不比现代艺术更是一种病态的产物,在最深层的意义上,它是“立体主义”,因为它把现实主义的画面变成了一幅容量相当大的复杂的画,而这幅画的基调是抽象客观的忧郁。立体主义不是一种病态,而是以一种特定的方式展示了现实的走向——这种方式可以是怪诞的现实主义方式,也可以是怪诞的抽象方式。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也只是类似的情况。精神分裂症显然也有同样的倾向。他脱离了现实,或者相反,脱离了现实。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他的这种倾向往往没有可辨别的目的,但却是一种从崩溃人格向不完整人格(即自主情绪)必然发展的症状。在现代艺术家身上,这种症状并不是某个个体疾病造成的,而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集体症状。艺术家不是按照个人冲动行事,而是受制于一种集体的生命之流,这种生命之流不是直接来自意识,而是来自现代心理学的集体无意识。正是因为它是一种集体现象,所以它在遥远的领域,在绘画和文学,在雕塑和建筑中结出了同样的果实。

荣格。人,文艺中的精神[M]。孔长安,丁刚,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115-116。

在我们评论的弗洛伊德的文章中,弗洛伊德教给我们的是主体和追随者的符号序列。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更有趣的情况:不仅仅是一个主体,而是很多参与主体间性的主体排队,也就是说,他们成了我们的鸵鸟。我们现在又回到鸵鸟政策了。这些鸵鸟比绵羊温顺。他们根据在意符链上移动的时刻来塑造自己。如果说弗洛伊德用他越来越难的写作所发现和重新发现的东西有什么意义的话,那就是说,能指的转移决定了主体的行动、命运、拒绝、失明、成功和结局,无论他们的天赋、社会成就、个性和性别如何。人的心理不管喜不喜欢都跟着能指的方向走,就像一堆武器装备。

我们回到了那个十字路口,在那里,我们留下了我们的故事及其变化,加上主题如何移交的问题。我们寓言的目的是为了表明,信和它的迂回规定了主体的外观和作用。因为信要被收到,所以受苦的是这些臣民。因为他们想从它的阴影中穿过,他们变成了它的形象;因为你要有字母(语言的歧义有多大),字母的意义就有了。

当他的大胆为了胜利导致局面第一次重演的时候,故事中的主人公正是向我们展示了这一点。如果他现在屈服了,那是因为他在三角关系中移到了次要位置,这是他偷的东西的性质造成的。

如果有必要像以前一样对人们隐瞒这封信,他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揭露它吗?我们有理由怀疑他是否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因为当我们看到他时,我们陷入了一种双重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我们看到了伪装成骗局和装死的所有特征。我们也看到他陷入了一个典型的想象情境的陷阱:看到别人没看到他,忽略了他被看到没看到的真实情境。他没看到什么?是他看得那么清楚的情况的象征,现在他在这种情况下被看到,是因为他自己看到了,而没有被看到。

部长的行为表明,他知道警方的搜查是他的辩护。作者明确的告诉我们,他是故意出去的,让警察冷静的搜查:但是他还是没有看到这个,说明他在这个搜查之外没有防备。

如果我们能再谈谈我们的怪物,部长实行了“autruiche”政策,他不能因为他的愚蠢而成为一个傻瓜。

为了扮演隐藏者的角色,他不得不扮演女王的角色,直到他假装成一个女人和一个影子。这些特点非常适合隐蔽行动。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把古代的一对阴阳归结为最初的明与暗。因为阴阳的正确使用包括闪光会使人产生的内容,以及阴影用来捕捉其捕捉物的反射。

在这里,符号和存在被完美地分开了。

——拉康选集[M]。褚小全,译。北京:上海三联书店,2001: 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