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失的古代汉字(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等)怎么样了?)先破译?

在尼罗河三角洲西部的罗塞塔镇附近修建防御工事的士兵发现了一块花岗岩石碑,上面刻着三个字。警备司令皮埃尔?皮埃尔·布沙尔认出了其中的希腊语。剩下的人物都认不出来了。他意识到石碑的重要性,立即把它送到开罗的埃及研究所。

1801年,法军大败。根据英法签署的停战协定,法军必须将包括罗塞塔石碑在内的埃及重要文物移交给英军。1802年,英军将这些石碑运到伦敦,存放在英国文物协会。同年7月,该学会将碑文的希腊部分制成拓片,寄给英国学者和其他致力于破解象形文字的学者。直到1803年初,碑刻上的经文和俗字拓片才问世。同年,这块石碑被送往大英博物馆,成为其无可争议的珍宝。

罗塞塔石由花岗岩制成,高118cm,宽77cm,厚30cm。流行体前14行缺少每行开头,希腊文后27行缺少每行结尾。1802,瑞典学者约翰?约翰·阿克布莱德发现,在圣书上皇家名字的椭圆形圆圈中,皇家名字是用字母拼写的。

法国学者商博良认为,既然这三种字体在内容上是对应的,那么如果圣书中的每个符号都代表一个独立的事物、动作或概念,那么符号的数量就应该和希腊语中的一样多。然而这块石碑上只有486个希腊文字,圣书上却有1419个象形文字。考虑到经文中有一些缺失的部分,实际数字应该更多。换句话说,不是所有的符号都独立表达它们的意思。他进一步发现,不考虑重复的象形文字,共有166个符号。字母太多,单词太少。

商关注王明圈子中的符号。当时普遍认为,王明圈里出现其他语言的名字时,用象形文字来表示声音。此外,也没有特别使用符号来表达声音。除了罗塞塔石碑,商博良在其他碑铭中发现了更多的王明远。他不仅找到了罗马帝国统治者亚历山大大帝和托勒密的名字,还发现了一个惊人的发现:罗塞塔石碑上用来拼写外国名字的字母,竟然出现在古埃及新王国的常用名字中,拉美西斯和图特摩斯社。商的研究成果可以概括为:俗体只是圣体的简称,两者的语法规则相同;通俗体是比圣餐体和祭司体更简洁的书写形式。象形文字本质上是字母。1822年,商发表了这项研究成果,标志着埃及学的诞生。